Economic Daily News

多重收益基金 抗波動A股商品 法人喊進場

Fed降息時機不明 投信看好具結構成長機­會的領域 喊布局智慧城市、AI題材

- 攻守兼備。若從主題選股來說,團隊看好AI、資安、雲端需求等。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促使聯準會推遲降­息,但同時亦反映長線投資­最重要的基本面,依舊支撐多頭行情。面對美國聯準會難以預­測的政策步調,投信法人表示,建議以尋求多元收益的­多重收益基金,應對行情走高的潛在波­動,並著眼具結構成長機會­的領域。

安聯投信指出,根據聯準會的會議紀要,對於經濟展望,維持給予堅穩擴張的措­辭,認為就業維持強勁,失業率維持在低位,通膨在過去一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高位。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報告,全球地區經濟成長預期­獲利上調,其中又以美國上調的幅­度最大。

此外,聯準會也預計6月開始­將縮表計畫自目前每月­600億美元公債下調­至250億美元,不動產抵押證券( MBS)則維持在350億美元、超過部分則轉為再投入­公

債。安聯投信表示,為了應對降息不明,以及市場對降息預期反­覆修正、重新訂價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波動,投資策略可以把握三原­則,其一是首重多重資產,以多元收益資產配置為­核心,應對行情走高伴隨而來­的潛在波動。其次,由於聯準會降息的時點­仍然不明朗,尋求具備吸引力的優質­複合債、搭配短年期公司債,把握收益也降波動的策­略變得相對重要。第三,聚焦題材明確、具結構成長利基的強勢­領域,如台股、智慧城市及AI人工智­慧等主題。復華投信分析,美國通膨走緩的步調雖­然蹣跚,但逐步趨緩的趨勢不變,預估聯準會今年仍有機­會降息,使整體債券市場不確定­性下降,公債、投資等級債價格仍位於­相對低點,提升債市投資吸引力。建議可以透過聚焦高評­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的全球­債券基金來掌握債市機­會。此外,從各類情緒性指標顯示­當前股市尚無過熱泡沫­跡象,且2024年企業獲利­持續上修,加上AI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溫,可以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第2季產業復甦及­成長題材。施羅德環球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宛庭指出,股市有撐,債市表現也不俗,因應風險性資產仍然偏­看多

地區

最新預噆前次美國全球

新興及開發中國家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 資料日期:// 喕位:% 王奐敏/製表

,目前投資組合規劃配置­三成股票,四成可轉債,二成收益型資產,面對市場可能會持續震­盪下,上攻可把握動能,守備可以累積孳息,

已開發國家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中國政府祭出的政策逐­一發酵,A股今年來自低點後強­勁反彈,境內中國A股基金績效­也全面轉為正報酬。法人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信­心逐漸提升,帶動外資回補陸股,但當地經濟復甦之路仍­有顛簸,後市須觀察樂觀情緒是­否能延續,評價仍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逢低介入中­國A股基金。

據Cmoney統計,截至9日,兆豐中國A股、摩根中國A股及瀚亞中­國A股基金近一月績效­排名前三位;若將時間拉長至近三個­月,瀚亞中國A股有23.8%、兆豐中國內需A股有1­9.8%,報酬率排前二名。

瀚亞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王亨表示,中國政府今年一系列利­多政策出台,包括中國證監會宣布加­大禁空令、國家隊進場護盤、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持續調降五年期LPR­等動作等,明顯有救經濟、救市的決心;且中國首季GDP數據­優於市場預期,其中出口與投資等細項­的加

速皆反映全球製造業周­期向上傳遞至中國,進而燃起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但王亨提醒,近期中國消費與物價數­據皆顯示中國內需回升­動能仍稍顯疲弱,且房地產持續低迷,對景氣仍會形成一定程­度拖累,惟逐漸好轉的基本面顯­示中國經濟最壞情況已­過,市場情緒能否延續得觀­察當地政府接下來祭出­的刺激政策。

兆豐中國A股基金研究­團隊指出,中國國務院4月中頒布­新「國九條」政策後,產業面將持續關注這九­項新措施的執行進程,以及對產業與景氣發揮­的影響,另未來數個月的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脹數據也為­潛在影響因素。在中國經濟成長預期逐­步改善下,全球資金再度簇擁於A­股市場,帶動中國內需A股相關­題材的修復行情。

團隊認為,當前A股市場估值較具­吸引力的成長產業,如消費品市場、原物料市場及通訊服務­產業等,將隨行情與景氣轉佳走­勢續揚,估計部分核心資產有機­會成為現階段籌碼進場­的主軸。

 ?? ?? AI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溫,可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第2季產業復甦及­成長題材。 (路透)
AI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溫,可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第2季產業復甦及­成長題材。 (路透)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