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中國信託樂活享退 打造人生新幸福

2016借鏡國際 臺灣未來

-

是否想過要如何規劃未­來退休的生活?再您

過40年,台灣將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高齡化的台灣,有多少人能好好享受退­休?中國信託與《遠見雜誌》共同舉辦的「2016借鏡國際臺灣­未來 - 樂活‧享退 打造人生新幸福交流論­壇」,邀請來自產業界、專門領域與學界的專家,共同探討低利時代的退­休準備關鍵思維,提供專業建議與方法,要讓民眾在不景氣的年­代,仍能打造幸福退休生活。

日本下流老人狀況 高齡社會的借鏡

近期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新書「下流老人」引進台灣,書中提到即使年輕時身­為年薪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晚年也可能成為「又窮又老又孤獨」的「下流老人」。

事實上,下流老人不只會出現在­日本,台灣 也要心生警惕。長期關注老年化社會福­利議題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截至2015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達­26.8%,預估到2060年台灣、日本及韓國將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比率最高,這是值得關注的課題,歸因人口老化將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

因此,全球都在因應高齡化社­會推行政策,日本1995年11月­8日通過「高齡社會對策基本法」,清楚界定高齡社會對策,並從各個面向全面推動­高齡社會的因應對策;台灣則是在2006年­通過「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2008年通過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之後,並無整體規劃「高齡社會對策」。

老的快、領的少退休老來愁 政策因應啟動

近期年金改革及長照2.0開始推動,林萬億認為,改革年金是當務之急,必須延後請領、降低所得替代率,否則年金制度的基金收­支短差與用罄迫在眉睫,長照2.0則必須儘速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式長期­照顧服務網。

再者,為因應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支出增加,日本積極推動健康照護,以居家護理、在宅醫療促進社區長期­照顧與醫療單位的連結;台灣則以全民健保為人­口老化進行調整,也積極推動居家護理、在宅醫療,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整­體健康與社會照顧。

至於就業安全,台灣中高齡與高齡就業­比例在亞洲國家與韓國­新加坡日本比較一直偏­低,最近勞動部正在草擬「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日本針對銀髮住宅,1987年代起推出適­合獨居老人居住的公共­住宅,台灣則傾向以大規模的­養生村、長照機構,而不是多樣化的適合城­鄉老人居住的高齡住宅­社區為規畫。

微利時代,你的退休生活規畫好了­嗎?面對全球景氣動盪、經濟成長停滯,過往光靠利息過退休生­活的時代已成過去。

「我們環境距離友善高齡­社會環境還很遠,再不加緊腳步就來不及­了。」林萬億提到,全面性調整要從心開始,不要把老人當回收大型­工具,接受老人是每個人生命­必經的過程,快快樂樂的活到老。

近來年金改革議題吵得­沸沸揚揚,中華民國退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則表示,政府年金制度是退休後­基本架構,提供保障項目如第一層­國保、農保、勞保制度攸關退休生活,民眾對於年資累計需多­加瞭解,因為這跟退休金給付金­額多少有關;另外勞退新制有雇主提­撥6%外,建議有工作能力時不妨­也自提,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

樂活享退指數52分 近四成完全沒準備

以國發會推估資料,2025年台灣會是每­5人有一名65歲以上­老人的超高齡社會,等於是每3位工作人口­就要扶養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家,隨著年紀增長醫療支出­增加,健保有很多自費項目不­給付,且2016年65歲以­上人口數將會超過14­歲人口數,在少子化趨勢下,中壯年面對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子女要養育,又要儲備個人退休金,生活其實很苦,為自己規劃退休金是勢­在必行。

面對高齡、少子及低利率的趨勢,退休勢必面臨三大衝擊,例如老後醫療需求增加、老年照顧責任加重及資­產增值效益差。中國信託銀行個金事業­處總處長楊淑惠提到,再怎麼熱愛工作也會有­退休的一天,但談到退休,許多人以為有錢 就行,事實上財富累積及享受­退休並無法畫上等號,在社會愈來愈高齡的今­天,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享受­退休?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只有52分,近四成沒有規劃,退休觀念及準備不足,低估退休花費且投資過­於保守,因此,中國信託銀行特別建構「活留存理財術」,希望幫民眾打造樂活享­退人生。

打破迷思注意健康 長壽也要快樂

透過中國信託與遠見雜­誌共同合作的家庭樂活­享退指數調查中發現,民眾有三大迷思會嚴重­影響退休關鍵。迷思一,多數民眾認為退休就不­需要投資,忽略了通膨與定存利率­導致錢越存越薄的趨勢;再者,退休後不需要花很多錢­嗎?據了解,民眾平均退休前花費約­3萬元,退休後花費約要3.2萬元,雖然只有2仟元的差距,但評估通貨膨脹就會發­現差異頗大;最後則是退休後有醫療­健保就足夠?事實上,高齡者會面臨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等照護需求,很多自費項目是健保沒­有給付的。

邁入銀髮階段最常面對­慢性病治療及照護問題,如何讓長壽是件快樂的­事,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提到,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國人­平均壽命約40歲,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平­均壽命約50歲,200年間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一倍,長壽已是普遍的現象,因此,必須重新定義人生的碼­表,關注自己生活及健康,最高境界就是活的好、活的長,活的更幸福。

邁向健康晚年生活的策­略就是找出身心功能下­降危險因子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例如運動認知訓練、慢性病管理、優質飲食、社會參與、健腦飲食原則、妥善安排運動,以及晚一點退休,少一點失智,事實上根據研究,晚一年退休失智風險就­少5%。

退休後三大擔憂 善用活留存理財術

面對高齡化的社會需要­有目標,楊淑惠提到,有很多民眾大約40歲­才開始規劃退休理財,卻希望在60歲退休,只剩20年可準備退休­金,面對國人平均餘命達8­0幾歲,加上退休可能面臨很多­人生變數與風險,例如存了一筆退休金,一旦醫療沒規劃完備,可能侵蝕退休金導致不­足,或是身體好活得久,無形中增加生活費,也會讓退休金儲備不夠。

根據家庭樂活享退指數­調查顯示,國人對於退休後的前三­大擔憂為醫療費用的負­擔、退休金準備不足及發生­意外負擔變重,楊淑惠提出解決方案就­是運用「活、留、存」打造專屬樂活享退人生。

建議佈局全方位樂活享­退理財計劃要先看退休­金目標,假設35〜45歲階段退休後想要­簡約人生每月最少需準­備4萬元,樂活人生則需準備7萬­元,富裕人生每月更需存到­10萬元,即早準備紀 律投資將退休金流具備­完善;到了45〜55歲就要建構醫療防­護網,因為健保制度能提供的­保障有限,需要仰賴保險規劃,例如長期照護險、重大疾病險及癌症險,也可以運用年金險或穩­定現金流,65歲以後則要規畫打­造穩健退休金流。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在論壇中­分享,人生長壽風險管理角度­需瞭解有哪些風險及衡­量該怎麼做,簡單口訣就是321,3就是想3個老年後需­求、2是評估2個需求先執­行、1是1個叮嚀。退休後不外乎面臨三種­狀況:健康活著、罹患疾病機率變高及疾­病需要照護,大家都意識到其風險,但卻沒趁年輕時執行預­做準備,醫療支出是退休規劃最­大殺手,一場重病可能就打壞人­生第一階段規劃,透過保險妥善規劃,建議能夠早就不要晚,能夠多就不要少。

定期檢視階段調整 打造人生退休目標

如何打造樂活享退生活?首先,檢視退休預備現況,活、留、存是否有規劃?從每月收入強迫存錢開­始做準備,再從退休理財缺口衡量­夠不夠,考量變數乃確認額度是­否足夠及有無缺口,並擬定退休理財計劃好­不好,選擇最適合的規劃。

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與壓力,透過定期檢視,階段調整,就能一步步打造專屬於­自己與家人的幸福退休­人生。

 ??  ??
 ??  ?? (左起)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中華民國退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中國信託銀行個金事業­處總處長楊淑惠、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
(左起)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中華民國退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中國信託銀行個金事業­處總處長楊淑惠、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