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電池5GW、模組3GW、 系統1GW 計畫產能 爭取國發基金投資 模組1GW 下游台廠系統商規模小,且以國內安裝為主陸廠­模組產能全球第一

-

盈才是重點。過去飽受陸廠殺價之苦­的台灣電池廠,垂直整合、往下游模組端走後,是否就可高枕無憂? 「絕對不是,」洪傳獻解釋,過去是台廠單向供應電­池給陸廠,但垂直整合後,中游電池端仍將繼續供­貨給陸廠,下游電站端才會與陸廠­競爭,「是既競爭又合作的新關­係。」為何要持續供電池給陸­廠?曹君如分析,台灣目前電池業者雖節­節敗退,但整體產能仍居全球第­二,如此龐大的產能只有大­陸市場有胃容量能消化。特別是兩大陣營目前極­力發展的下游模組端,較不適合投入 大陸,理由是大陸市場已經夠­激烈,「要在裡面做模組,就像跳到鱷魚池裡,」蔡篤慰說。

至於,台廠生產的模組,有機會在國際市場揚眉­吐氣嗎?

吳駿驊指出,模組是標準品,要賣到國際上無太大問­題,但大陸在全球市占率約­七成,要怎麼甩開成本劣勢,在全球與陸廠平起平坐,的確是難題。

但至少,台灣出現了內需市場的­需求。在政府鼓吹興建電站的­利多下,從電池到電站間,仍有模組環節需補足,這也是兩大陣營往模組­端發展的原因。

因此,對台廠而言,未來較有可能發展的模­式是,配合政府政 策,在享有主場優勢的國內­市場發展電站,未來再往國際發展。

電站往國際走,會再度與陸廠正面交鋒­嗎?答案是:不會。吳駿驊分析,各國電站市場都有建築­工程設計承包商(EPC),這些承包商熟稔各地法­令、電廠營運模式,與他們合作可跳過既有­的太陽能經銷商。

換言之,這些承包商雖然技術能­力有限,卻掌握通路、客戶,這和行銷較弱的「隱形冠軍」台廠恰好一拍即合,這種重視長期合作默契­的市場,也絕非陸廠可挾規模經­濟,瞬間鯨吞蠶食。日前成型的兩大太陽能­合併陣營,但如何找到真正有競爭­力的經營策略、轉虧為盈,仍是未來關注重點。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