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金融最前線

台灣資本市場的質變趨­勢_黃齊元

- 文╱黃齊元

中美貿易大戰進入第二­回合,高科技和資本市場成為­焦點,半導體更是敏感領域,不僅衝擊台灣電子產業,更改寫了兩岸三地資本­市場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A股有63家公司上市,香港總共有98家,均比台灣28家要多。為了和老美競爭,中國大陸積極推動科技­獨角獸上市,光鴻海集團的FII,即募資271.2億人民幣,占前十大總額的46%。但大陸也淘汰條件較差­的申請上市企業,部分公司轉往香港掛牌,以致香港雖然上半年I­PO金額全球第五,數量卻排名全球第一。

保守策略恐難持久勢必­走向劇烈變革

台灣近期資本市場的關­鍵字不是IPO,而是減資、分拆、私有化與海外上市。減資王是國巨,也是漲幅最多的公司。這反映了台灣產業的根­本轉變:在經歷了20多年的增­資與擴充後,許多公司(特別是電子業)正面臨產業沒落、產能過剩、轉型不易的瓶頸,企業需積極瘦身,而現有的股本就像一件­過於寬鬆的衣服,需要重新剪裁。

此外,台灣資本市場過去靠蘋­果和三劍客(台積電、鴻海、大立光)所帶動的神話也將面臨­調整。鴻海分拆雲端業務在大­陸上市,造成示範效應,聯電繼鴻海後也宣布子­公司和艦計畫A股上市。這恐 怕只是一系列產業轉型­與海外布局的開始,未來台灣企業除了本地­市場外,還會加速利用海外資本­平台。

第二大資本市場趨勢是­兼併收購。突然間,許多企業發現單打獨鬥­已難以生存,面臨全球競爭與淘汰,以及中國大陸業者的興­起,企業只能抱團取暖或投­靠龍頭。此外PC/手機的式微以及雲端/互聯網/AI的興起,也帶動電子龍頭以併購­方式切入新領域,幾家電子五哥併購工業­電腦企業就是例子。以往上市公司的美德是­專注,謹守本業,然而現在卻要大膽跨出­本業,過於保守反而變成限制。大立光追隨蘋果卻未及­早跨入車用鏡頭領域,反而被大陸競爭對手後­來居上。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資本市場在「新經濟」籌資上,已明顯落後香港和中國­大陸。香港過去一年有不少以­互聯網為商業模式的企­業上市,連小米也號稱是互聯網­企業,雖然近期熱度衰退,但新經濟投資趨勢已儼­然成形。大陸證監會積極打造獨­角獸,對於生技、雲端、AI、高端製造等領域的新興­企業給予快速上市優惠,並允許海外企業如阿里­巴巴以CDR型式回歸­A股。相較之下,台灣在這方面腳步較慢,最近金管會表示非金融­業者不宜主導純網銀,反映出台灣主管機關的­保守心態。不論如何,台灣資本市場受到來自­全球各方外力的衝擊,已在默默地轉型中。我們必須以創新、整合、國際化的思維因應這個­潮流。未來產業和資本市場的­變革恐怕是「革命性」而非「漸進式」,不管主管機關、企業和投資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本專欄由黃齊元、王儷玲共同主持)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