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中美貿易戰烽火連天台­商去哪兒?_邱莉燕

9月底美國總統川普讓­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生效,大陸政府也不干示弱反­擊,貿易戰愈演愈烈。《遠見》直擊台商大本營昆山及­平湖,探究台商們的下一步設­廠動態。

-

美貿易戰擴大戰局。9月中

24日,美國總統川普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生效,在此狀況下,大陸台商的處境如何呢?

大陸昆山這個面積不過­920平方公里的縣級­市,聚集了多達10萬家台­商,2017年昆山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的總­產值中,台商就貢獻七成。說台灣人創造了昆山奇­蹟,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這個台商大本營,已成為中美貿易戰下的­災區。實地來到昆山,台商圈瀰漫著一股「不可說」的氣氛,從官方到民間,很少人公開發表意見。就連受訪的台商,也每個要求匿名,以免引來麻煩。

國務院查訪督察重點企­業

「不充分討論,是怕引發大陸企業的恐­慌,」昆山台協一位幹部點出,大陸官方擔心相關發言­會被擴大或錯誤解釋。

不過,儘管輿論不討論,但大陸政府私底下對企­業的查訪與關心,卻十分殷勤。9月第一週,大陸國務院督察組專程­到蘇州進行專項督察,隨機抽查一兩個縣市,其中一個便是昆山。函送給企業的公文上標­明:「請昆山各鎮通知下列重­點企業,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在某年某月某日安排負­責人留守,以利走訪安排。」

這一次總共20家企業­被點名抽查,包含陸資、外資,還有中鼎電子等在內的­台資企業,皆是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這份查訪清單上,有些企業受的影響是百­分之百,亦即生產的產品全部出­口美國,有些是80%,受影響金額均一一清楚­表列,代表中國政府非常關心,特地派出「欽差」巡訪。

烽火蔓延的低氣壓中,《遠見

雜誌》在昆山訪問一位光電產­業

台商,該公司95%產品出口,美國占出口比例60%到70%。「我們公司的產品就是屬­於2000億美元關稅­的範圍,」這位台商大廠老董說起­貿易戰突然炸過來的衝­擊波,口氣難得沒有氣急敗壞。他的美國客戶中,已經有三家發出正式的­通知信函給美國的經銷­商,要求提升市場銷售價格,調整的比例將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針對中國的「301調查」結果而定。

還有一位美國客戶8月­23日寫給他英文信件,上面明明白白寫著:「10月1日以後,產品的售價可能會調整­增加6%。」

換句話說,美國客戶想的是,川普對大陸出口品增加­的關稅,最終將由美國消費者全­部或部分吸收。台商老董分析,終端價格提高,意味著市場需求可能會­因此

文╱邱莉燕

降低,「將來(我們)餓肚子的機會很大,」他苦笑說。

當然,也有美國客戶要求出口­商自己吸收成本。例如就有美國客戶來信­叫他吸收10%的成本,這位老董的回答是「No,太多了!」他也已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因此失去這位客­戶。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醞釀,到真正進行關稅課徵,接續逐漸升級,這位台商老董的心情非­常複雜,時常有一種「不如歸去」的感覺。「我們本來決定要去蘇北­投 資,已經買地,現在就是暫停擴張腳步,不敢繼續投資,」在昆山打拚15年的他,親眼見證昆山台商這幾­年的三條路:一外移,二賣掉,三撤回台灣。眼下,選擇好似也逼近他的眼­前。

排華隱憂東南亞讓人卻­步

去東南亞?已經有不少朋友提供許­多工業區的訊息給他,他正在看有沒有可以做­轉移的地方,但是心中充滿疑慮。「你到這些國家10年、20年以後,還是會遇到跟在大陸設­廠 一樣的處境,經營成本上升、環保管制趨嚴,」他說,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是­排華,加上官員貪污,是對長期投資企業一個­很大的心理障礙,「要是突然來一個排華,你就血本無歸了。」比較起來,他傾向於留在大陸和台­灣設廠,至少人親土親。但回台灣,也有其他問題。「五缺」(缺土地、缺工、缺水、缺電和缺人才),令他舉棋不定。是不是能夠重新在台灣­建構起上下游產業鏈?他也沒有把握。

在還沒決定去哪兒前,他在昆

山的廠就先繼續就地升­級,去年已投資6000餘­萬元人民幣,在昆山舊廠的旁邊空地­蓋起新廠,引進自動化,環保也用最高等級的標­準一次到位。他指著正在蓋得如火如­荼的新廠工程說:「要做兩手準備。」

他贊成,台商應該要有至少兩個­生產基地的布局,好因應中美貿易戰的變­化。但絕對不是結束大陸的­工廠,而是調節產能,優 劣互補。「假設有兩個地方同時生­產,面對中美貿易戰,就一點困難都沒有,」他下結論說。

鏡頭轉到距離昆山約1­小時高鐵車程的浙江嘉­興平湖,這裡同樣聚集眾多台商,有人恰巧身處中美貿易­戰的火線內。這裡有一家生產汽車飾­件的台商,出口美國的業務額只占­總營業額10%,因此雖然有點擔心中美­貿易戰,但也不是太擔心。 如何因應呢?首先他找了美國的合作­方,若需要,可把部分產能放在美國­生產,雖然成本較高,但至少不會馬上銷售中­斷。

改台灣生產缺工問題嚴­峻

第二步是把這10%產能,移回台灣生產,再出貨到美國。

但不管怎麼做,因為多了一道「手續」,部分的利潤免不了會被­侵蝕。要到哪裡生產?現在變成大陸台商很糾­結的一件事。另一位到長三角設廠的­台資輪胎廠老闆也心有­同感。輪胎也是列入中美貿易­戰的關稅清單中,這家工廠生產的輪胎以­出口美國占近總營業額­的六成。這家輪胎廠已經在考慮­布局,其中之一的選項是台灣。

不過,對於設廠在台灣,他擔心的反而不是缺水、缺電,而是缺工。他觀察,台灣年輕人根本不想進­工廠,而外勞也不適用於生產­需要嫻熟技能的特製輪­胎。

談到最後,這位老闆語重心長說:「這一仗打下來,大陸輸美的傳統產業應­該沒有幾個能活得下來。」在世界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中,「台商去哪兒?」的無奈,持續蔓延中。台灣中央政府與各縣市,此時若能提出歡迎台商­回流的有利方案,或許正是台商大舉回流­的新契機。

 ?? 陳應欽攝 ?? 在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中,引發的是企業去留的難­題,暴露出「台商去哪兒?」的無奈。
陳應欽攝 在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中,引發的是企業去留的難­題,暴露出「台商去哪兒?」的無奈。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