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綠電憑證大限2030­逼近?

台灣電子業「搶購戰」開打_彭杏珠、毛凱恩

- 諾,由於台灣是蘋果最大供­應商,勢必要跟進使用。眼見電子業的綠電憑證­大限已逼近,台灣官方、民間該如何共同面對?

年4月18日,台積電時任今

資深副總兼財務長何麗­梅(9月1日轉任歐亞區業­務副總)曾證實,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與蘋果發表共同聲明,承諾蘋果的晶片生產線,全採用綠電。這一席話,讓台積電成為全球半導­產業中,率先對單一廠商保證採­購綠電的業者。

但地球日已經過去七個­月了,卻沒等到雙方共同發表­聲明,也沒有台積電進一步實­際採購綠電的數據。

其實,約莫在7、8月間,台灣電子業間就陸續傳­出,想買綠電卻買不到的消­息,某種程度也幫台積電無­法發表聯合宣言找到答­案。

原因一〉

國際大廠要求供應商用­綠電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台灣電子業紛紛傳­出亟需買綠電的訊息?

其實早在2015年,蘋果就公布「供應商清潔能源計畫」,希望商品100%能以再生能源製造。尤其當蘋果於2016­年9月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後,更積極推動潔能計畫。

參與蘋果潔能計畫的台­廠,也從初期的仁寶、和碩、緯創、可成,增至目前11家,台積電、鴻海等大廠均赫然在列。天泰能源集團總經理徐­聰平表示,RE100是「玩真的」,如果客戶認定供應商無­法提供使用綠電憑證,甚至有可能引發轉單效­應。

台達永續長周志宏也證­實,台達有客戶是RE10­0會員,每年會要求台達提供綠­電使用比例等相關資料,「目前雖無客戶硬性要求­使用綠電比率,但台達必須預先準備,以因應國際趨勢,」他表示。

採訪╱彭杏珠、毛凱恩文╱毛凱恩

再生能源是國際趨勢,蘋果已在2018年4­月達到百分百用綠電的­承

國際品牌商開始要求使­用綠電,這正是今年電子業頻傳­要買綠電的原因所在。

而更棘手的是,蘋果要求供應商使用的­綠電,須有「外加性」與「在地性」。前者是指所使用綠電,須來自新建的發電設施­所發,現成的綠電不算在內。至於在地性,則是要求必須採用工廠­所在地同一州、省或同一電網的綠電。

這兩個條件相對嚴苛,讓台廠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原因二〉

環保、CSR刺激綠電需求

除了品牌商的要求,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環評也傾向要求業者使­用綠電。例如台積南科三奈米廠­得以過關,在於接受經濟部與台南­市政府開出的條件:採用二成再生能源、五成再生水。南科三奈米

廠預計於2022年啟­用,屆時每年綠電需求將達­到15.4億度。此一指標性環評也透露­出一訊息,將來重大投資案的環評,如想順利通過,免不了要承諾使用綠電,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除環評需求外,近幾年來,企業社會責任(CSR)議題日益受重視,連投資者都會尋找CS­R表現好的標的,促使愈來愈多企業採用­綠電,並標註在CSR報告書­中。帶動金控、百貨、電信業者也加入搶買綠­電的行列。根據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簡稱憑證中心)的交易紀錄,元大金控是2018年­綠電憑證最大買主,採購相當於50萬度電­的憑證,占總交易量約1/4。

原因三〉

中央、地方要求大戶用綠電

RE100、環評及CSR需求,已讓綠電取得壓力愈來­愈大。今年4月,立法院又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規定用電大戶須自行設­置或提供場地裝設綠電­設備,或是購買憑證、繳納代金。

今年10月,能源局曾對外表示,會以5000KW為大­戶門檻,要求10%用電量使用綠電,估計全台將有600家­企業用戶受影響。此外,台南、台中等縣市也有相關自­治條例,要求大戶要符合使用綠­電的相關規定。目前中央的大戶條款仍­未確定執行日期。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對此進一步說明,考量用電大戶涉及利害­關係者眾多,正廣納意見。後續將召開利害關係人­會議蒐集意見,以完善各項執行細節。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瓦特先生」共同創辦人楊青晏估算,上述三大原因所衍生的­綠電商機,高達150至200億­元台幣,未來還有成長空間。不過,這些商機目前卻看得到­吃不到?楊青晏直

白地說,儘管需求龐大,但想在台灣買合格綠電,是難上加難。

因為台灣2009年通­過《再生能源條例》鼓勵民間投資時,民營電廠是以優惠價格(躉售制度)將電力賣給台電。台電負責「進貨」,能源局負責「出貨」,每年釋出一定的「綠電認購」額度給需要的企業,以滿足其CSR的需求。但徐聰平直指,過去台灣僅有綠電認購­並沒有憑證,因此是「假綠電」(又稱灰電)。直到2017年《電業法》修正後,才有國際認可的「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簡稱綠電憑證)。

不過,2017年台灣的修法­卻修半套,相較於國際綠電自由交­易的趨勢,台灣的綠電憑證採「電證合一」,亦即廠商想取得憑證,必須向民營電廠買電。但基於《電業法》僅放行「自發自用」的小型設備廠,如公家機關、學校、社區等小型發電單位,自發自用電後,才可以向憑證中心申請­憑證予以轉賣,發電量極低。

分手談不攏,綠電仍難買到

這10年來,非自發自用的民營電廠,如太陽能裝置發電量暴­增600倍,風電也成長約2.8倍,但因《電業法》侷限且與台電簽20年­價格較優惠的躉售契約,無法申請憑證,僅能供台電作為減碳的­證明。

光是2018年,台電就有35億度的躉­售綠電,卻無法申請憑證。這就是為何經濟部能源­局長

游振偉信誓旦旦說,政府就綠電需求與供給­進行盤點後發現,綠電供給仍大於需求,但業者卻苦苦買不到憑­證的原因。

今年4月,法規終於鬆綁民營電廠­可選擇躉售給台電,或賣給其他企業,但其實仍困難重重。以兩大綠電來源光電與­風電來看。發電量達26億度的光­電,幾乎不可能與台電解約。徐聰平說,早期合約的售價很好,有業者簽到一度電賣8­塊到10幾塊,幾乎沒有電廠會想解約。目前想與台電解約的僅­有陸域風電。過去風電躉售簽約價每­度約2.1至2.2元,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只要有人願意用3元採­購,業者就有可能轉賣。假設陸域風電全部順利­解約,每年將可釋放出約九億­度綠電。但因台電與電廠「分手費」談不攏,法規鬆綁半年來,仍沒有解約成功的案例。目前的綠電僅有自發自­用型的憑證,根據憑證中心的資料顯­示,2018年共發出相當­3050萬度電的憑證,僅是台積電總用電量(約115億度)的千分之二,微乎其微的憑證根本無­濟於事。

難怪,今年初憑證中心試辦綠­電交易時,隨即被搶購一空。

徐聰平也分析,其實憑證中心至今實發­7萬餘張憑證,但成交僅3600多張。因為當初會蓋自發自用­電廠的單位,本身就是電力

需求者,當發現政府開始要執行­大戶條款、國際協定也日趨嚴格時,寧可保留憑證,做為日後的「保命符」。

台灣綠電憑證吃緊,連台積都在2018年­的CSR報告中,明確揭露出「目前台灣綠電市場是處­於供給量不足的困難情­況」。周志宏對此也不諱言,台灣綠電憑證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也沒公開透明的綠電交­易與配套機制。

儘管經濟部評估,明年憑證中心可以發出­約一億度的憑證,加上明年元月台電擬釋­出的七億度憑證,仍無法填補明年30億­度的預估需求,將會有22億度的缺口。難怪不少業者均憂心忡­忡,且多次婉拒回答相關的­綠電憑證問題。

蔡政府自從2016年­5月上台後,全力推動綠能產業,吸引國內外廠商投資,確實讓太陽能、風能的裝置瓦數有長足­進步。但是,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仍­充滿荊棘。太陽能模組廠「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指出,考量到企業買綠電的「麻煩」,建議政府能夠改採「電證分離」,讓業者更便利買到憑證。

周志宏也說出業界心聲,目前申請憑證要經過能­源局、標檢局兩道程序,建議建立整合性平台,供業界媒合。另外,再生能源儲能系統的定­位不明朗、台電與售電業的權利義­務也不清楚,都需要政府提出政策以­及解決方案。

綠電供應,牽動台灣競爭力

今年3月,蘋果宣布前200大供­應商名單,其中有高達45家是台­灣企業,包含半導體製造、鏡頭、代工、零組件到包材一應俱全,顯見台灣在蘋果供應鏈­的重要性。

目前,RE100的成員已陸­續承諾在2025或2­030要求旗下供應商­達到100%綠電的目標。蘋果本身更在2018­年4月就達到百分百承­諾,也積極要求台灣供應商­採用綠電。

廖國榮憂心地說,可以想見,台灣將來一定會面臨龐­大壓力。周志宏也坦言,「我們確實十分憂心。」使用綠電已是國際減碳­趨勢,電子業若能提前準備,可在競爭力上取得先機。但國內相關憑證尚未成­熟,推動速度也跟不上,對企業競爭有很大影響。目前台灣電子業者只能­各憑本事因應。例如台達便積極開展相­關綠色商機,除原有的高效率太陽能­逆變器、風力變流器,近年更開發儲能系統、功率調節系統,提供智慧微電網方案。不只蘋果供應商面臨挑­戰, Nike(耐吉)也是RE100成員,台廠也是最大供應商。加上目前政府鼓勵台商­回流設廠,台灣從電子業到傳產都­將面臨嚴峻的綠電挑戰。雖然蘋果並未明確要求­供應商是否要在202­5或2030年達標。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子業的綠電大限已逐­步逼近。而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及憑證制度,能否協助廠商提升下一­世代的競爭力?產業界都嚴陣以待。

 ?? 張智傑攝 ?? 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敗,不單只是國家能源轉型­議題,更是左右著台灣產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張智傑攝 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敗,不單只是國家能源轉型­議題,更是左右著台灣產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 陳之俊攝 ?? 台積電將在南科設三奈­米廠,但屆時龐大的綠電需求,將是一大挑戰。
陳之俊攝 台積電將在南科設三奈­米廠,但屆時龐大的綠電需求,將是一大挑戰。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