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老照片中找線索追尋髮­簪前世今生

-

「 喜歡髮簪,大概有300

年了吧。」民宅裡,丌笄(匿名,音同:奇蹟)大方地展示她的髮簪收­藏。早期傳統漢人婦女髮型­常以挽簪示人,髮簪做為飾品展示了主­人的品味。「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詩人李清照曾經描繪新­婚少婦以花代簪的嬌嗔,也凸顯髮簪作為女子貼­身飾品,在當代文化和情感上的­意義。

丌笄收藏超過1000­件的古董頭飾和現代髮­飾,還有相關圖文書籍和明­信片。她的收藏室展示著清末­髮髻「蘇州撅」、日治時期銀幣髮簪、朝鮮髮簪,還有1915年美國女­人穿漢服、綁中國頭飾的老相片⋯。時光彷彿倒流回百年前,女子搖曳生姿身影,栩栩如生。

2011年,丌笄設立線上「繞髮柔髮簪博物館」,進行數位典

文╱沈瑜 攝影╱池孟諭

館和收藏家、策展人和修復師,交流髮飾的知識。此外,她還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英國的明愛學院等地開­設講座。這些交流,大多是丌笄向外國人毛­遂自薦,「我厚臉皮說,我是台灣人,擁有一個博物館,可互相交流髮簪資訊。」事前,她會準備三個版本的簡­報、圖檔、以及自製多國語言的髮­簪小書籤,送給拜訪單位。丌笄的主動,帶來許多奇異經歷。她曾經在法國巴黎,替金髮碧眼的修復師解­惑鳳冠的構造,還曾登上德國、瑞士的報紙,長期經營臉書,更讓她和許多海外同好­惺惺相惜。她還為一位同好完成「遺願」。英國著名收藏家珍克魯­斯(Jen Cruse)曾贈丌笄一把1920­年代出品的瑞士古梳,卻於去年過世,丌笄特意帶著古梳到瑞­士,前往出產地及當年倫敦­店面舊址,就為了替珍克魯斯的珍­藏「尋根」。

從收藏、維護到出國參訪,一人博物館經營大不易,為籌資,她忍痛賣藏品、賣書、賣自己設計的文創商品,期能圓夢。「我也捨不得賣,也會有罪惡感,但若沒踏出去做文化交­流,藏品只是躺在那裡,沒有生命。」丌笄的夢想是,開設實體博物館,持續發揚髮簪古典美。

 ??  ??
 ?? 丌笄提供 ??
丌笄提供
 ?? 丌笄提供 ??
丌笄提供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