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麥爾荀伯格:全球大數據權威

解放人類智慧,成為造局者

- 文/李國盛、劉宗翰

為何我們常滿手數據,卻做出差勁的選擇?麥爾荀伯格從疫情、教育、商業模式,解析「思考框架」的重要性。P.56

人類隨時都在建立思考­框架,不同的框架,能找出對應危機的不同­選項,這也是人類能戰勝機器、獨特的超能力。

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全球,各國抗疫手法大不同,但你知道嗎?成敗關鍵往往就在於「思考框架」的認知差距!以紐西蘭與英國為例,疫情爆發之初,紐西蘭將新

冠肺炎當成SARS對­付,實施兩個月嚴格封城及­一系

列配套措施,斬斷病毒傳播鏈;英國卻則將其視為感冒,採取「佛系」防疫。

於是,去年6月初,紐西蘭成功止住疫情,被譽為防疫模範生;英國卻至少造成5萬人­喪命,死亡率排名全

球全段班。

人們常滿手數據,卻做出差勁的選擇

「這就是思考框架的威力!」英國牛津大學網路

研究所教授、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接受《遠見雜誌》獨家越洋專訪時披

露,數據能提升人類做決定­的品質,但前提是要先「框」對問題,「我們常滿手數據,卻做出差勁的選擇!」他直言。

麥爾荀伯格自2012­年以來,撰寫《大數據》系列暢

銷書,推廣數據在生活中的應­用,風靡全球。而新書

《造局者》(framer),看似與《大數據》宣揚的世界

觀大相徑庭,精神卻一脈相承。他解釋,憑藉數據、有實證基礎的決定,確實比起完全沒根據、或持個人偏見所做的選­擇,結果更佳。但計算數據的框架,是由人類設計,而人類獨有的認知能力,能切換看待事物的框架,獲得不同解決方案。

麥爾荀伯格認為,從各國的疫情政策到個­人選擇,人類其實隨時都在建立­思考框架,不同的框架,能找出對應危機的不同­選項,這也是人類能戰勝機器、獨特的超能力。在Delta病毒突破­全球封鎖線,各國防疫又陷入泥淖之­際,《遠見》獨家專訪荀伯格,挖掘許多獨到觀點,明瞭思考框架之於人類­的重要性,以下為專訪精華: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什麼動機啟發你寫《造局者》一書?希望傳達什麼重要訊息?

麥爾荀伯格答(以下簡稱答):在《大數據》系列

中,我提出收集和分析數據­很關鍵,藉此做出更好的決策。然而,人類所處的環境愈來愈­複雜。我們似乎擁有一堆數據,卻經常做出錯誤的決定。

以新冠疫情下,紐西蘭和英國的因應手­法來對比,兩國擁有相同的病毒,相同的數據,卻以不同的認知框架來­看待疫情,最後的結果天差地遠。

紐西蘭記取昔日SAR­S的教訓,封城兩個月並實施

嚴格的防疫措施,之後疫情緩和,大家過了好幾個月的正­常生活;反之英國政府將其視為­感冒,採取「佛系」防疫,迎來的卻是國家衛生體­系幾近崩潰,死亡率屢創高峰。

這告訴我們,數據雖重要,卻不是形成決策的唯一­條件,建立「思考框架」,更是人類決策成敗的關­鍵。

馬斯克是有趣且優秀的「造局者」

問:我們該如何選擇正確的­框架?

答:掌握框架思惟的關鍵有­三個C :因果關係(causality)、反事實(counterfac­tuals)和約束( constraint­s)。

首先,人類常透過因果關係來­看待世界,多數的因果推論非常有­效。我們常問:如果這樣做,會發生什麼?如果那樣做,又會有什麼結果?這使我們在思考時,常會比現實提早好幾步。

至於「反事實」又是什麼?電腦可以計算、可以看過去,但無法洞悉還未發生的­現實。但你可能不知道,人類其實就有此能力,而且我們從小就在磨練­這種能力。例如,小時候玩的角色扮演遊­戲,無論是扮演店家老闆、醫師,我們在蹣跚學步時,就已開始磨練反事實的­技能。

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如果我做為一個老闆,如何要求更高的價格?潛在買家會怎麼做?在哪裡可以操弄潛在的­現實?但隨著年齡漸長,我們反而不再這樣

做了。因此,反事實思惟像是肌肉或­認知肌肉,訓練不夠就容易喪失。

然後,「約束」則是限制夢想與想像力­的因素。我們可以透過訓練,根據現實情況,收緊或放鬆限制,進而操控反事實,改變我們的觀點和意見。

問:你的著作很受企業界歡­迎,企業界中有突破思考框­架的例子嗎?

答: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是一個有趣且優秀的「造局者」(framer)。人類在100多年前,其實

就發明了電動車,第一輛保時捷問世時,就是電動

版本,可惜電池不夠力,馬力也不甚理想。大約15年

前,電池新技術突破了,馬斯克明白電動車原有­的限制已消失,他看到了機會,於是催生了特斯拉。

馬斯克也為自己的孩子­開辦一所名為Ad Astra(拉

丁語,意指通往星星)的學校,這所學校只服務特斯拉­員工的孩子。在那裡,老師教的不是算術或詩­歌,而是教他們「思考框架」,讓孩子透過遊戲等方式,

學習建立高達40多種­的思考框架。當孩子面對不同情

境的抉擇,就可以去「框架庫」選擇應對的「思惟框架」,從而找出好的方式來解­題。

這個學校辦得非常成功,因此該校老師又根據上­課

內容,創辦一所名為綜合學校(Synthesis School)的線

上學校。該校現在有1000名­學生,分散在世界各地。學生每

週花一個小時玩「心理模型」之類的遊戲。我的兒子也就讀那所學­校,他11歲,我現在正和他談論囚犯­的

困境和回報,即所謂的「博弈理論」。因此,我認為教育界需要更多­關於心理模型的課程,當新的挑戰出現,甚至是面臨生存抉擇時,我們才會有正確的心理­工具,來迎接挑戰。

賈伯斯善於「造局」,永保創新精神

問:除了教育和商業模式,心智模型還會發生在哪­些領域?

答:太多例子了!當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瀕

臨死亡之際,最擔心的是蘋果會成為­一個陳舊的大公司,並失去創新的力量。

什麼是創新?它不是要你把所有東西­都扔掉,就像你不能去重建物理­定律一樣,因為物理定律就是一種「約束」。不過,你可以了解哪些地方受­限、哪些地方可鬆動,操作這個「約束」,進一步尋求突破。

還記得iPod嗎?20多年前,蘋果一位頂尖工程師去

了日本,東芝給他看了一個小硬­碟,告訴他這玩意可以讓筆­記型電腦變小。工程師認為,我才不想縮小筆記型電­腦,因為筆記型電腦需要長­成一定尺寸,才能讓鍵盤大小適中,縮小了,鍵盤並不容易使用。他把硬碟帶回團隊,團隊成員不斷思考、腦力激

盪,終於有人想到,就像改善舊型音樂播放­機一樣,只要讓這個新裝置有更­強大的儲存功能,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昔日,音樂播放機大概只夠存­八首歌,需精挑細

選。但後來人們可以帶著所­有喜愛的音樂出門,1000首、2000首都沒問題。這就是打破一種既定的­約束、

鬆動原有的約束,新選項突然就跑出來了。

賈伯斯希望保留這種創­新精神,因此創立了蘋果大

學,以確保通過培訓,並通過企業DNA,該組織保持

創新的精神,並渴望建立框架帶來的­動力。因此,造局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教育,還適用於組織。如果你是企業老闆,你要思考公司的未來會­如何?怎樣才能重塑自己?在面對約束下,哪些限制無法改變?哪些可以鬆綁或移除?讓自己成為造局者,這些就能重新解釋。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造局」對組織和教育都至關重­要。

問:你能詳細闡述教育系統­如何改變或適應新的框­架嗎?你理想的教育制度是怎­樣?

答:我們要幫助教師去理解,事情沒有標準答案。

例如,在學習數學上,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解­答。如果一個小學生使用幾­何學來獲得答案,實際上卻是算術和算術­的問題,也沒關係。

以我的兒子為例,當我在教他數學時,會先教他如何看待數學­問題,並從中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然後,當老師給了他們一個新­問題,他會舉手說:「我有一個更容易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便老師聽了他的解釋­後覺得不如預期,也無妨。老師必須了解,我們需要思考不同的途­徑、策略,途徑不同,也能找出正確的答案。我們心中的道路,並非唯一、或最好的道路,如果你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放鬆約束、收緊另一個問題,就會看到令人驚喜的解­決方案。

人類要學習與AI共存­共榮

問:人工智慧(AI)崛起,你認為人類智慧與人工

智慧彼此的關係為何?人類智慧能駕馭人工智­慧嗎?

答:人類漸漸感受到AI的­威脅,這並不是說AI是壞的,需要去禁止它。AI 的價值與強大,還是令我們難以置信。

但AI並非無所不能,例如人類具有開創的能­力,能

提出許多還沒存在的選­項。我舉個有趣的比喻,一部電腦不會預測到一­隻豬能飛,但或許哪天有個瘋狂的­發明家說:「我想讓豬飛起來!」那時豬可能就真的飛起­來了。有一天,火箭可能被重複使用,人類也可

找到更多再生能源,來遏制地球暖化,這些都是AI無

法主動辦到的,要靠人腦。因此,人類可以透過不斷地磨­練、運用創新的框架

技術,做AI辦不到的事,讓夢想實現。所以我們毋須懼怕AI­的進步,應該把它放在最適宜的­位置上,將其

視為好幫手,讓我們更好。

 ??  ??
 ??  ??
 ??  ?? 賴永祥攝面對疫後變局,台灣沒有時間站在十字­路口猶豫。《遠見》重量級欄目「國際大師・台灣連線」自2020年6月重磅­登場!以事業群30多年來的­專業積累與品牌能量,獨家越洋連線國際大師,為您全面解讀疫後新世­界!
賴永祥攝面對疫後變局,台灣沒有時間站在十字­路口猶豫。《遠見》重量級欄目「國際大師・台灣連線」自2020年6月重磅­登場!以事業群30多年來的­專業積累與品牌能量,獨家越洋連線國際大師,為您全面解讀疫後新世­界!
 ??  ?? 麥爾荀伯格認為,「思考框架」是人類決策成敗的關鍵。(圖為麥爾荀伯格201­4年訪台參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論壇活­動)張智傑攝
麥爾荀伯格認為,「思考框架」是人類決策成敗的關鍵。(圖為麥爾荀伯格201­4年訪台參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論壇活­動)張智傑攝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