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洋治理12 願景
「友善對待海洋,我們的下一代,才能與海共存共榮。」面對每年龐大觀光客到訪和漁業永續發展的課題,澎湖縣長賴峰偉三年多來帶領澎湖縣政府團隊海、陸雙管齊下,持續加強清除海洋廢棄物的力道,同時擴大綠美化面積,透過造林以及青青草園的闢建,讓縣民遊客都能徜徉在這座被海洋包圍的花園城市之中。
剛剛結束清明節前後陰晴不定的天候,澎湖即將迎來年度最夯的花火節,緊接而來到九月的旅遊旺季。藍天碧海、島嶼沙灘、豐盛的海鮮美食,讓澎湖旅遊的魅力始終不墜。
「大海維繫澎湖觀光和產業命脈,就如同我們的母親。」澎湖縣長賴峰偉不諱言,目前全世界的海洋都面臨到過度捕撈、洋流和溫度的改變、汙染與塑膠垃圾、漁源銳減的問題,也突顯永續發展對澎湖這樣一個長期以海洋資源為生的島嶼何其重要。
「海洋資源從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賴峰偉對過去毒魚、電魚、炸魚帶來海洋生態的破壞深惡痛
絕,打從1997年至2005年間第一、二任縣長任內,就
曾經對當時不法「毒、電、炸」展開雷厲風行的取締,遏止歪風;同時著手清除有「海洋殺手」之稱的三層漁網,致力恢復海洋生機,搶救日益枯竭的漁源。
當年收購三層網達640公里、清除海底覆網7萬5,000公尺,也使得澎湖的漁業年產值從一年19億元逐年遞增,到2005年衝破47億元的高峰。時隔13年,帶
著對澎湖的使命感重返澎湖縣政府,海洋保育依然是賴峰偉重要的政策指標,他上任後提出的「海洋活化12願
景」就是要透過海洋復育、維護漁業秩序、管制內海汙染源等,全面活化海洋生機。
隨著海底探測技術的提升,近三年來澎湖縣政府與
高雄科技大學合作清除32萬公尺海底覆網,績效全國之冠,也遠遠超越過去20年清除量;回收廢棄漁網具超過500公噸;清除近26,000支立竿網;同時搭配網具實名制,
除了規範廢棄漁網不可隨意丟棄,還要通報政府清除,並查詢追蹤流失漁網,根絕漁業海廢破壞海洋生態。
「打造一個乾淨的海洋環境,要從源頭做起。」澎湖縣為離島觀光勝地,海上活動眾多,為了減少汙水汙染海域,建置澎湖縣汙水下水道系統刻不容緩。三年多來,澎湖縣政府接續建置山水、西衛、雙湖園、光榮等
四座汙水下水道系統,預計5年內達成水資源回收中心100%的建置目標,總汙水處理量合計達3,980噸。水資
源回收中心處理後的放流水,可提供澎湖休憩園區植栽及市區行道樹澆灌,減緩離島缺水壓力,並為澎湖的生活及觀光環境挹注活水。
澎湖縣政府也輔導405家餐飲業者加裝油脂截留
器,避免菜渣、油脂排入大海,影響海洋生態,同時嚴密監督海上平台業者廢棄物、水肥零排放,督促箱網養殖業者改善投餌方式,減少養殖殘餌,大幅減少內海汙染源。「包括持續的淨灘,清理周邊海域漂來廢棄物,如此多管齊下,就是為了維持澎湖美麗的海岸線。」賴峰偉道出遊客眼中美麗海岸背後付出的心血。
盤點澎湖近年來在海洋復育上的豐碩成果,除了透過珊瑚復育,把鎖港杭灣海域打造成全台首座珊瑚海洋
花園,每年吸引6萬人次的造訪,創造的觀光經濟產值效益達6,000萬元外。近期海洋公民基金會就調查青灣內海域珊瑚覆蓋率已達60.6%,蛇頭山、將軍嶼、七美等處珊瑚覆蓋率皆達大於50%的優良等級。
「許多澎湖人以海為生,一艘船可能關係著一個家庭生計。」賴峰偉指出,透過海洋治理,打造永續環
境,就是要維繫澎湖靠海、吃海的經濟命脈。3年前,
賴峰偉上任之初,監察院來文要求縣府廢止「澎湖縣無
籍船筏暫行管理辦法」,海巡署也聲明109年起將嚴格禁止所有無籍船筏出海,而當時澎湖境內有900多艘無
籍船筏。為了輔導無籍船筏合法化,澎湖縣政府未雨綢繆,向航港局爭取到50%的自用遊艇認證費用補助,三年來成功輔導近500艘船筏取得「自用遊艇」執照,其他12瓩以下的非漁業用小船筏則以「澎湖縣海上休閒用筏(載)具管理辦法」納管,免除船舶無法出港對民眾生活的衝擊。
「我們努力活化海洋資源、永續海洋生態,喚起民眾對環境保育的重視,共同創造優質海洋城市。」賴峰偉表示,海洋活化了,生態復甦了,澎湖觀光將更永續、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