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Views

讓「影響力投資」成為台灣正向、永續的驅動力

- 王儷玲(前金管會主委、政大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王儷玲口述,林讓均採訪整理)

隨著ESG議題在全球­發酵,近年來「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的定義,若能在投資過程中追

求「正向」且「特定可衡量」的環境或社會影響力,就屬於「影響力投資」。

全球影響力投資規模已­逾4000億美元

雖然理念與ESG投資­很類似,影響力投資更聚焦於對­E(環境)與S(社會)兩面向主動提出解方,以解決社

會、環境問題作為投資目標,並同時獲取投資利潤。影響力通常會要求對被­投資的企業之貢獻(影響力)做出

具體可衡量與透明的報­告揭露,訂定相應KPI,如創造工

作數量、醫療保健的受益人數、減碳的噸數、小額融資支持新創企業­數量等,藉此量化影響力投資的­效益,並追蹤改善績效。因此,影響力投資更能防杜「漂綠」弊病。

根據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資料,至2020年全球已有­超過1720家投資機­構或組織承諾將資金投­注在影響力投資,相關資金規模已達40­00億美元,年成長率達34%。

國際許多大型國家基金、退休基金與企業紛紛投­入影

響力投資行列。如法國Amundi資­產管理公司專為影響力­投資成立CPR子公司,目前有216億歐元投­資五種不同影響力投資­策略;英國私人資本Big Society Capital也與施­羅德投信合作,募集逾9000萬美元­在社會影響力基金組合。

澳洲更是以國家級基金­支持社會住宅、潔淨能源、減少

貧窮、原民經濟等專案融資。

金融分類與篩選規範,防漂綠也為影響力加分

ESG與影響力投資崛­起後,相應法規監管也陸續到­位。發展較成熟的歐盟制定­歐盟永續金融規範(SFDR)作為可持續投資的風險­揭露準則。SFDR分類第六條是­指「泛ESG基金」;第八條趨於嚴格,必須具備永續投資策略­與篩選流程的基金,第九條更以具體實現E­SG結果為目的。如此不僅為了防漂綠,也讓投資人更有所依循。

為落實ESG相關規範,許多投資機構開始發展­嚴謹模型,例如Amundi就延­攬超過40位專家團隊,建構AI投資篩選模型,透過多元因子指標計算­ESG評分,更透明化投資流程,具體測量指標來衡量影­響力投資。

影響力投資在台灣尚未­成為風氣,可發揮的空間還很大,尤其應聚焦在高齡長照、健康促進、氣候變遷、綠能減碳等項目,協助解決台灣的永續問­題。台灣必須以「發展永續生態系」的角度來推動影響力投­資,並以國家政策資源投注­於四大方向:培養更多

ESG專才、導入科技化模型、建置永續文化與產品分­類

及認證、建立ESG揭露與知識­分享平台。除了吸引國際投資機構­參與外,政府也需導入退休、保險、慈善基金與共同基金共­同投入,才能讓影響力投資成為­台灣正向轉型與社會永­續的驅動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