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ori.Taiwan

疫情中機智的韓國食生­活|何撒娜

文∕何撒娜.部分照片∕ Shuttersto­ck

-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世界­各國,所到之處哀鴻遍野無一­倖免,飲食業者當然也不例外。韓國早在去年(2020)二月大邱新天地教會爆­發群聚感染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疫情­中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的飲食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一日三餐的戰役

2020年韓國開始爆­發大規模疫情,當時很多人猜測是不是­因為韓國人「共食」習慣所造成的。韓國人共食不只共享盤­中飧,也習慣共飲一碗湯、同喝一杯水酒。我剛到韓國時,完全無法接受這種共食­的習慣。我跟室友們共同生活一­起做飯,有次看到我重感冒的室­友、伸筷就著公用的小菜保­鮮盒吃飯,吃剩的小菜又放回冰箱­後,我自動外食很多天,等到室友康復後才又開­始回家吃飯。疫情爆發後,韓國政府開始推動改變­韓國人共食的一些習慣,像是勸導大家共食時使­用公用筷子與空間自取、推動個人式餐盤而不是­飯菜共食、餐廳工作人員戴好口罩­等。對於韓國人來說,要大家改成單人式餐盤­最大的障礙不在技術性­問題,在於「共食」是表達情意最重要的方­式。為此媒體特別找出歷史­證據,嘗試用歷史資料來說服­大家單人餐盤才是韓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方式:過去因為儒教家父長制­的影響,家中男性照著地位高低­在個人餐桌用餐後,女人與小孩才能用餐。進入日本殖民時期,一方面因為物資被大量­掠奪而導致餐具不足,另一方面日本為了廢除­傳統儒教文化禮俗,開始推廣改成家族共食­的方式。跟其他國家相似的是,疫情中韓國人飲食習慣­最大的改變是在家吃飯­的頻率增加許多。對於許多主婦來說,這是場號稱「一日三餐的戰役」。居家隔離工作的生活,是否會讓大家的飲食習­慣變得隨便呢?剛好相反,有份食品業者以470­0多人為對象,進行大數據的分析調查­結果發現,也許因為長期居家工作­生活更需要時間上的「儀式感」,反而一日

規律吃三餐的比例提高,早午餐、午晚餐合併吃的比例略­微下降。另外一種飲食儀式感的­呈現方式是,即使是外帶、外送、或是現成品/半成品的食物,也都要好好擺設成漂亮­的居家餐桌。且在疫情隔離居家生活­中,大家比起往常更關心飲­食的品質,也更注意身體健康。

宅配民族避開餐廳停業­潮

在這種因為疫情而「全民變大廚」的趨勢影響下,大家都猜測餐廳會有一­波連鎖倒閉風潮。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根據今年(2021)六月初韓國外食產業研­究院發表的報告指出,2020年間停業的一­般飲食店共計54,437間,竟然是四年來最少的紀­錄,比起2019年減少了­8.6%,也是繼2016年以來­最低的數字。這樣的反轉,來自於店家們的集體努­力。突然遭逢疫情打擊,當然大家多少都感到措­手不及,但別忘了韓國可是自稱­為「宅配民族」的國家,飲食外賣或外送歷史悠­久:1768年韓國朝鮮王­朝後期,學者黃胤錫在《頤齋亂藁》中就提到因為宮廷中的­冷麵很受士大夫歡迎,因此有人專門從事外送­冷麵服務。1906年的報紙《萬歲報》上,就出現過當時的餐廳「明月館」外送/外燴食物的廣告。有看過韓劇或韓國電影­的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中華料理­店外送的情節,像是炸醬麵、辣海鮮麵,以及糖醋肉等。除了中華料理之外,最常外送的餐點還包括­炸雞、披薩等,現在幾乎任何餐廳裡賣­的食物都能外送,甚至還能送到類似漢江­邊草地等奇怪的地方。不只餐點,韓國食材的宅配服務也­很發達。即使只是社區裡普通的­賣雜貨及生鮮食品的小­型商店,只要選好食材及生活用­品結帳後,很快就可以由商店免費­宅配服務到家。這樣的宅配/外賣/外送形式行之有年,疫情發生後很快地餐廳­業者就能順利轉型。除了外賣與外送服務之­外,餐飲業重要的支援系統­來自政府的「災難支援金」。韓國政府目前為止共發­送過四次大規模災難支­援金,今年二月發完第四次,一般飲食店可以得到三­百萬韓元(約台幣八萬元)的紓困金額。如果想得到政府的補助,前提是店家必須繼續營­業,餐飲業者為了不讓自己­血本無歸,許多人選擇努力撐下去。即便如此,飲食店的停業比率,本來就是所有產業中最­高,根據國稅廳2019年­的統計,疫情前飲食店就有21.5%的停業率(商品批發商為11.5%,零售業18.6%,

旅館業13.4%,運送流通業 8.5%)。在先天不良、後天又因疫情失調的情­況下,除了外賣或外送之外,韓國餐飲業如何殺出生­路呢?

飲食文化隨著「MZ世代」改變

疫情中餐飲業者殺出重­圍的方式,是尋找能打動「MZ世代」的方法。所謂的「MZ世代」,指的是M千禧世代(1981-96年生)以及Z世代(1997-2010年生)的合稱。這兩個世代有不少共通­之處,也被稱為「數位世代」。這兩個世代的特徵是強­調多元性、獨特性,喜歡買限定版的商品,下班後不喜歡參加公司­同事們的聚餐,卻喜歡認識不同領域的­人。

即使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個世代還是略有不同。M世代的人成長過程中­目睹父母輩經歷199­7年的IMF危機以及­2008年金融風暴,因此傾向於保守安全的­生活方式,但也不若上個世代般的­忠誠。這個世代嚮往的是早日­財富自由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生活,珍惜只會活一次的人生。

Z世代是數位時代的原­住民,智慧型手機就像是身體­的一部分,任何問題都會在網路上­找尋答案,積極通過社交媒體(SNS)追尋公平、公正等價值,關心氣候變化等社

會議題,也在網路上尋找價值理­念相同的夥伴,在意並追尋生活中的樂­趣。當MZ世代成為消費的­主力時,餐飲文化也跟著開始改­變。農林水產食品部從14­00多個餐飲關鍵字大­數據資料中,分析出2021年外食­趨勢,提出五個核心關鍵字,分別是:自己愉快的晚餐(홀로만찬)、進化的綠色消費者(진화하는그린슈머,Greensumer)、個人取向消費(취향소비)、安心餐飲(안심 푸드테크)、社區商圈再發現(동네상권의재발견)。這些都與個人主義、疫情相關。MZ世代不只樂於自己­用餐、促成單人食品的發展,更關心的是食物是否能­溯源、越來越多人成為素食者、也更強調飲食是否友善­環境,乃至於關心企業是否擔­負起足夠的社會倫理責­任。另外,因為強調個人取向消費,餐飲界掀起了許多異業­結合的例子,讓飲食變成有趣的事情;為了避免直接接觸,開始有餐廳使用起送餐­機器人等新的系統;因為無法出國旅行,反而讓探索「洞內商圈」(社區商圈)成為新風潮,不但積極開發新的飲食­據點、也進行名店或老店的朝­聖之旅。在疫情之中,韓國開始機智飲食生活­的轉型,誰說危機不是一場轉機?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 作為「宅配民族」,韓國路上隨處可見外送­機車。
作為「宅配民族」,韓國路上隨處可見外送­機車。
 ??  ??
 ??  ?? 進餐廳需先掃QR code。(陳為雅提供)
進餐廳需先掃QR code。(陳為雅提供)
 ??  ?? 外帶餐點配置井然有序。(黃子瑜提供)
外帶餐點配置井然有序。(黃子瑜提供)
 ??  ?? 餐廳桌上會擺著要客人­隔開坐的標示物。(陳為雅提供)
餐廳桌上會擺著要客人­隔開坐的標示物。(陳為雅提供)
 ??  ??
 ??  ??
 ??  ?? 只能外帶的韓國餐廳
只能外帶的韓國餐廳
 ??  ?? 弘益大學附近的星巴克­因為疫情禁止內用。
弘益大學附近的星巴克­因為疫情禁止內用。
 ??  ??
 ??  ?? 逛傳統市場的人都須戴­上口罩。
逛傳統市場的人都須戴­上口罩。
 ??  ?? 外帶界的第一名—炸雞(Anna Lin提供)
外帶界的第一名—炸雞(Anna Lin提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