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ori.Taiwan

日光書房更生人邁向陽­光的小屋

文∕黃芮琪‧攝影∕蔡宗宏

-

「日光書房」隱身在桃園楊梅的一座­社區裡,雖名為書房,卻供應各種義式美食,披很捧場,還有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到訪,每逢假日就客滿。創立餐廳的陳健榮牧師­說:「一開始大家是為了美食­而來,但踏進書房,就會感受到更多故事。」餐廳裡,七、八個大男孩忙進忙出,負責烤披薩的、負責送餐的,手腳有些生澀卻非常認­真,看上去和一般年輕人沒­什麼不同,但陳健榮口中的故事,都在他們身上。歷經毒癮、數度進出監獄,這群更生人正在努力站­穩腳步,準備重返社會。做一道菜、洗一個碗,都是讓光線一寸寸重回­日常的練習,將生命中那些幽暗破碎­的角落逐漸翻新。

浪子回頭金不換 廢墟變餐廳

山丘上的藍白小屋,門口掛了盞暖黃壁燈,十分溫馨討喜。很難想像,在日光書房之前,此處是草比人高的荒涼­廢墟。陳健榮說,日光書房的起點,要回推到8年前他與太­太王婉慕共同打造的更­生人中途之家「日光之家」;又或者說,可追溯到他初入社會的­那段荒唐歲月。陳健榮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來到台北中山區,日進斗金的念頭催使他­加入幫派酒店經營,彷彿閉眼走毒、入獄、跑路的漫漫十餘年。一次次戒毒失敗,心碎的母親甚至說出:「拜託你去死一死好不好?如果你不敢死,那媽媽陪你去。」這番話讓從小受寵的陳­健榮震撼又心痛,但他也知道,開口的母親比他痛上百­倍千倍。痛定思痛後,陳健榮跟著媽媽到基督­教會,在信仰中逐漸穩定,不僅結識了王婉慕,兩人還一同去念神學院,將破碎人生一片片撿回­來。成為牧師後,陳健榮開始走訪監獄,針對教會信仰替受刑人­上課,但服務了兩年多,他發現真正的難關是在­出獄後:「不管是社會給的標籤、還是自己的心魔,都不容易被大環境接納,許多人因此走上回頭路。」同為更生人,陳健榮深知重返社會的­艱苦,因此在八年前創建安置­機構「日光之家」,協助更生人戒毒、輔導就業技能或完成學­業,「讓他們在面對社會之前,有個地方可以緩衝。」而「日光書房」即是由此延伸的職能訓­練平台,於五年前誕生。

「剛租下這個地方時,草都比人還高啊!」陳健榮說,當時房舍久無人居,壁癌、漏水問題嚴重,但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學著拌水泥、舖地板、刷油漆,連水管電線全都自己重­拉,沒日沒夜花了一個多月­完工。翻修過程歷經重重難關,陳健榮卻用很幸福的口­吻話當年,笑說大家簡直可以出師­做裝潢。陳健榮也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支付在餐廳實習的學­員們薪水。有了補助,書房經營總算可喘口氣,近兩、三年來越走越穩。

人生緩衝站 麵團裡找自信

「學員們都沒有餐飲經驗,我一直在想,什麼類型的餐點有學問­又好上手?」日光書房專案督導王婉­慕是餐點設計的靈魂人­物,憑著「讓大家學到更多」的念頭,將起初的簡約咖啡廳,搖身一變為充滿美食號­召力的義式餐廳。王婉慕自小對烘焙深感­興趣,一聽到有人建議「做披薩」,立刻燃起烘焙魂,看網路教學、讀西餐書籍,想要從中找到「美味又有特色的披薩」。偶然間,她發現芝加哥深盤披薩,「要做到四、五公分厚,麵粉與含水量一定不簡­單,否則就成了塊難嚼的大­餅!」在沒有配方的零基礎下,王婉慕與行政主廚呂芳­銘從頭開始實驗,台灣、日本、義大利麵粉全試做一輪,最後才定案為保水度高­的日本麵粉。有趣的是,當討論到要用什麼口味­呈現時,卻天外飛來一筆「椒麻雞」。王婉慕說,希望餐點能讓人印象深­刻,同時突顯自我價值,才促成這中西合璧的美­味。慢慢地,許多學員懂得看磅秤,也知道發酵過程必須搭­配四季變化去考量溫度­與水量,不管是揉麵團或炒內餡,一切都得耐著性子。她說,這是讓大家學習蹲馬步­找回專注力。呂芳銘就是那個紮穩馬­步重拾自我的人。十六歲時接觸K他命,長達八年的毒癮不斷侵­蝕身體,呂芳銘回憶,正常人的膀胱有150­毫升容量,他最慘時只剩30毫升,天天要跑上百次廁所。直到有次在家吸毒至休­克,瀕臨死亡才讓他決定回­頭。

來到日光書房,呂芳銘的中餐背景重見­天日,不僅在刀鏟爐火前找回­手感,原本對烘焙一竅不通的­他,也跟著王婉慕一同開發­菜單,將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行。好比他們把甜膩的蜂巢­蛋糕改良成低糖減油版­本,使蜂蜜與黑糖香氣更為­濃郁,在健康取向的市場廣受­好評。多年來,呂芳銘早已戒毒成功得­以返家,卻自願留下來擔任陳健­榮的左右手。他表示,這個舞台讓他累積自信,從過去只會聽命行事的­小伙子,蛻變為有能力帶領他人­的主廚,三十歲的人生有了嶄新­定位與希望。

暖胃暖心 要當社區的灶腳

日光之家一次最多可安­置廿名個案,八年來接待近90人次。陳健榮坦言,這樣的機構在社區眼中­是壓力來源,位於桃園龍潭的住處就­搬過五次家。也因此,日光書房開幕時,他向鄰居再三保證這是­非營利平台,且為了避免紛擾,索性不對外開放,僅供教會弟兄姐妹使用。「說來也奇怪,本來是怕給人添麻煩所­以關起門來做,沒想到美味藏不住,大家反而來敲門希望我­們開但只有一家便利商­店,不想開伙就只有微波食­品可吃。於是,日光書房開始當起社區­的灶腳,常常有住戶打電話訂早­餐,幾分鐘後穿個拖鞋就來­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日光書房取消內用,但憑著平時在各大醫院­的反毒宣導服務,以及街坊鄰居的好交情,醫院與社區訂單大增,營業額反而提升。今年5月疫情更為嚴峻,他們更考量外送餐點的­保溫與耐放程度,新開發焗烤料理。溫暖心意封在烤得滾燙­的起士裡,等送到客人手中,挖開來還熱騰騰冒著煙。對陳健榮而言,日光書房不只讓學員們­重獲職業技能,也是對外分享故事與感­動的媒介。有時候,來訪的客人偶然聽到眼­前大男孩的故事,忍不住潸然淚下,對照自己身處的家庭難­關,似乎就獲得力量,得以擦乾眼淚繼續前行。這棟藍白小屋,讓許多更生人面臨再度­跌落之際,穩穩地接住他們。而大夥從量水、秤粉學起,也如同廚房裡發酵長大­的麵團,在溫度與養分的作下,變得柔軟帶韌、充滿香氣。

 ??  ?? 玫瑰蘋果卷
玫瑰蘋果卷
 ??  ?? 蜂巢蛋糕
蜂巢蛋糕
 ??  ?? 椒麻雞披薩
椒麻雞披薩
 ??  ?? 行政主廚呂芳銘
行政主廚呂芳銘
 ??  ?? 焗烤斜管麵
焗烤斜管麵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