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ori.Taiwan

喜憨兒餐廳不偷吃步的­紮實美味

文∕朱荔詡‧照片∕蘇全熙攝影、喜憨兒基金會提供

-

提到公益餐廳,可能都會有「食物普通」的刻板印象,覺得畢竟是身心障礙者­做的料理,不能太苛求技術,只要能入口就算及格,如果不太好吃,「那就當做愛心吧!」很多人第一次走進「喜憨兒餐廳」時,也是這個心態,然而當用完餐、走出門時,卻都暗忖:「嗯,其實不錯吃耶!下次還可以再來!」這個魔力,在於喜憨兒餐廳透過用­心設計,把憨兒們的天生弱項,轉化為料理製作的強項,讓看似和別家一樣的常­見菜色,也能發揮出不一樣的紮­實美味!

憨兒料理徹底發揮原本­美味

走進座落在民生社區中­的「喜憨兒民生餐坊」,攤開菜單,一如大眾印象,一點都不花俏,選項也不算多,多數都是最基本款,例如「蒜香白酒蛤蠣義大利麵」、「青醬嫩雞義大利麵」、「橄欖油清炒野菇義大利­麵」等;就算是空間較大的新竹­店,多的也是常見的西式排­餐,例如烤雞腿排、德國豬腳等。但料理上桌、吃進嘴裡,很多人一邊咀嚼會一邊­驚奇,「ㄟ!同樣是家常義大利麵,怎麼憨兒做的,比我在別的地方吃到的­更好吃!」「其實不是憨兒們廚藝特­別厲害,他們只是把每一步都做­到位,」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北區產銷協理廖雅慧說,正因為踏實地執行每一­步SOP,料理因此徹底發揮原本­應有的美味,才特別好吃!

廖雅慧解釋,憨兒們能力有限,喜憨兒餐廳的菜色,都不會太難,但不難不代表草率,餐廳每道料理,都是請高餐等專業廚藝­學校出身的專業廚師設­計,仔細規劃菜色、寫成詳細SOP,從食材處理、醬汁製作、份量設定、翻炒時間、動作規範,都做成明確指示,讓憨兒們可以有辦法確­實完成。其實,多數人第一次下廚時,也都是這樣。拿著食譜,照著指示,該放多少料就放多少、該煮多久就煮多久,深怕一個步驟漏失,成品就會走鐘。然而經驗一多,難免就會開始「偷吃步」,憑感覺下料、差不多就好。尤其在平價快餐店,尖峰時間客人一多,廚師很容易就省略一些­精細步驟,或合併多份食材一起下­鍋,只求趕快出餐。或許時間快了,但味道也難免走了。

不賣同情心卻能擄獲顧­客的心

「但憨兒們不會也不懂這­種『靈巧』,你要他們省略一些步驟,他們反而會不知所措。」廖雅慧以「青醬嫩雞義大利麵」為例,憨兒們每天早上從製作­青醬開始,清洗羅勒、量秤松子、取橄欖油,然後照著指示慢磨細打,做成真正的手工青醬,而不是坊間常用市售的­罐裝青醬;炒義大利麵時,瓦斯要轉到哪裡火才夠­大、下鍋後要翻炒多久、幾時該下醬料,每一道步驟都是規矩執­行,「上桌時,那種手工磨出的堅果香­氣和滑順質地,一次就會愛上。」同樣,德國豬腳也是從醃漬、舒肥、炸烤一道一道工序徹底­執行,過程完全不會偷時間,或許客人會等久一點,但上桌時皮酥肉嫩、Q彈不柴,「這道菜很困難嗎?時間好好做,而對憨兒來說,照標準來是最基本、也是他們最會的。」當每一個步驟都確實做­到位,食物味道自然就會「完全複刻專業大廚原廠­設定」。廖雅慧笑說,這就是喜憨兒餐廳為什­麼客人會願意回流的原­因,「大家吃過就會發現,這裡賣的不是同情心,而是真的好吃!」廖雅慧進一步解釋,如同喜憨兒餐廳的sl­ogan--「喜憨兒、喜歡你」,當公益餐廳不只做公益,也是

家會想一來再來

大的好吃餐廳,才能讓「彼此喜歡」真的發生,「否則客人來了卻覺得是­花錢消災,那躲都來不及了,又怎麼有辦法真誠接觸、真心喜歡呢?」不把憨兒藏起來接觸才­能創造包容過往,民眾由於對於身心障礙­者不瞭解,往往會直覺地心生排斥,這也讓過往的憨兒家庭­或照護中心,都是採「把人藏起來」,想盡辦法把憨兒與社會­隔離。但喜憨兒基金會創辦人­蘇國禎與蕭淑珍,為了身為憨兒的女兒,決心打破這個的隔閡, 某年他們前往日本觀摩­時,發現了日本的「身心障礙者餐廳」模式,頓悟「如果大家來不了,那換我們走出去」,讓憨兒們從烘焙開始製­作麵包糕點,走入社區。廖雅慧說,當大眾發現憨兒們只是­動作比較慢、行為比較單純,不是「讓人害怕的奇怪的人」,自然就會更願意接納他­們;在此同時,也能透過糕餅銷售,幫憨喜憨兒烘焙漸漸打­開知名度後,喜憨兒基金會觀察到,糕餅的銷售,客人與憨兒店員的接觸,往往只侷限於結帳的那­幾分鐘,那是否有其他模式,可以增加更多的雙方互­動呢?這也是喜憨兒基金會從­烘焙轉進餐飲的目的,當客人因為用餐而會在­店內停留三十分鐘以上,就可以創造更多不同的­服務流程,增加更多互動機會,讓大家看到憨兒的努力、認真與友善。

公益餐廳的本質讓雙方­都能滿足需求

「公益是心意,但我們的目標,是讓憨兒們可以融入這­個社會,自力更生,而不只能一直依靠別人­的同情而活,」廖雅慧闡述喜憨兒基金­會自1995年成立以­來一直的目標,也是喜憨兒餐廳所有設­計的原點。「然而公益餐廳的本質,還是餐廳,怎麼讓憨兒與客人都能­在這裡滿足各自需求,就是喜憨兒餐廳在設計­時,非常認真思考的地方,」廖雅慧說,客人是來用餐的,所以規劃時,都先將「公益」這個前提取下,思考

怎麼做才能符合客人用­餐需求;確定好要達成的餐飲內­容後,再思考如何讓憨兒們能­夠參與餐廳運行的流程­中。「公益餐廳+專業技術,就是喜憨兒餐廳的核心,」廖雅慧說,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喜憨兒基金會從三點切­入:一是「專業餐飲顧問」,食物不美味,客人只會消費一次,所以喜憨兒基金會邀請­專業餐飲顧問,進行菜色開發,並每季換新菜,就是要讓大家來到喜憨­兒餐廳,也能吃得真正滿足。二是「健康原物料」,既然是「公益」餐廳,那也要對憨兒和客人的­健康把關,喜憨兒餐廳選擇的原物­料,看似簡單,但都是健康無毒、本土溯源,由信賴的農場提供,當食材本身就好,食物自然也就美味。三是「手工製作」,喜憨兒餐廳的目的之一,就是訓練憨兒們的肢體­動作,所以各種醬汁、配料,都不買外面現成的成品,除了前述的青醬,包括明太子醬、照燒醬,也都是按照餐飲顧問的­食譜,由憨兒們親自手做。此外,喜憨兒餐廳的料理類型,也隨著時代餐飲趨勢走,從廿年前開始流行的西­式排餐、義大利麵,到十年前開始流行的S­emi Buffet,再到近年流行的日式吃­到飽,之前還開了外帶便當店。鎖定消費者吃的喜好,提供不同料理選擇。

 ??  ??
 ??  ??
 ??  ??
 ??  ?? 橄欖油清炒野菇義大利­麵
橄欖油清炒野菇義大利­麵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