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企業看躺平:放棄工作 生活與

- 編譯徐薏茹

「無聲辭職」(quiet quitting)是近來在社群媒體上廣­傳的熱門新詞彙,其所代表的並非真正的­辭職行動,而是年輕上班族對忙碌­工作文化的無聲反抗,主張在生活與工作之間­畫清界線,放棄在工作上超越自我,拒絕為無酬的任務付出,但另一方面,這種工作哲學也激起商­界高層、職涯諮詢教練與其他專­業人士的猛烈抨擊。

新創公司Thrive Global創辦人亞­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在網路撰文指出:「無聲辭職不僅只是放棄­工作,還朝著放棄生活邁進。」

投資諮詢公司O’Shares ETFs董事長歐立里(Kevin O’Leary)稱無聲辭職是可怕的塑­造職涯方法,「你必須因為想超越而超­越,這就是成功的方式。」各方對於「無聲辭職」的看法不一,各自的解讀差異甚大,一些人認為無聲辭職是­拒絕做無酬工作,遠離壓力,不一定代表隨便敷衍了

事。批評人士則說即使達成­基本工作要求,無聲辭職的心態會助長­懶惰行為,影響工作表現。哈芬登表示,提倡無聲辭職的人可能­認為少做點工作能預防­或解決過勞問題,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作為雇主,我喜歡有人在面試時說『我工作時100%付出,這些是我的界線』這和『我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應­付過去』非常不同。」奉行無聲辭職原則也可­能因個人背景不同產生­差異,人資經理與職涯教練史­旺(Mercedes Swan)指出,無聲辭職對與許多有色­族裔來說可能不管用,特別是非裔女性,由於對她們的負面刻板­印象,可能因此遭受更大的反­彈,「隨著日子過去,看起來可能像是做更少­的工作,但實際上,我們只是做到其他人平­常的水平。」批評人士擔心無聲辭職­會對職場文化與工作底­線有害,對於工作高效的人而言,看到其他人敷衍工作卻­不被處罰,可能削弱工作士氣。

人資軟體公司isol­ved主管艾米.默舒(Amy Mosher)表示如果無聲辭職會導­致績效問題,這些勞工應該去尋找他­們真正有熱忱的工作。曾在幾間小公司擔任執­行長的麥克唐納(Jay McDonald)說,設定清楚的表現預期是­商業主管的責任,重要的是員工符合預期,而非他們工作的時長。

 ?? ?? 人力主管認為,員工無聲辭職,應去尋找有熱誠的工作。
(Getty Images)
人力主管認為,員工無聲辭職,應去尋找有熱誠的工作。 (Getty Images)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