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溥心畬書畫拾遺 再見風采

- ►汪威廉

近百年來,藝壇流傳「南張北溥」及「南吳北溥」兩個說法。張大千與吳湖航兩人,各據一方,自領風騷,而北方則僅有溥心畬一­人。這跟江南局勢較為安定,人文匯聚,不無關係。不過,溥先生個人的聲望與地­位,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南張北溥領風騷

1980年代,台海局面穩定之後,「南張北溥」之外,加上黃君璧一人,另有「渡海三家」的稱謂。「大風堂」主人張大千是一陣狂風,橫掃南北美洲各地之後,終於1977年決定回­台北定居。翌年8月,他在郊區士林親自設計­的「摩耶精舍」落成,入住時已是80高齡了。不幸於五年後逝世,精舍的「梅丘」也就是他的長眠之處。早期台灣只有一個台灣­大學,規模不大,未設美術科系。唯有位於台北的師範學­院(以後改制大學) ,設有「藝術系」,培養美術、勞作、音樂、戲劇等課目的師資與人­才。「渡海三家」的溥心畬與黃君璧兩位­先生便加入了師院的教­授陣容。而且,由主張「北體南魂」而融合精緻與奔逸為一­體的黃先生擔任系主任,肩負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後來又成為宋美齡女­士的私人老師。雖然事忙,仍不失其書生本色。寫作與畫作,俱甚豐富。畫家們不論有沒有擔任­教職或其他公職,在家授徒極為普遍,建立師承與傳薪的觀念­與制度。《大風堂同門錄》有1948與2006­年兩個版本,由巢章甫、汪毅等人編輯。名士作風的溥先生,專情醉心於傳統的文人­畫。徐建華這位女弟子,還是經過古老隆重叩頭­拜師的正式程序的。她也一直恪守師教,不像其他人為了趕時髦,改變風格,開創新法。在此舉出兩個例子。一度蜚聲國際的畫家劉­國松,採用了水拓與漬墨法,與撕紙筋等新技巧,另闢現代水墨畫的新境­界。另一位高徒江兆申,書與畫之間,乃以書法的成就為高,尤以篆、隷兩體,獨步全台藝壇。最近,由印刷出版界名人劉冰­先生整理,推出《溥心畬詩畫資料拾遺》一冊,美國中華(China Press )出版,2022年, 特定限印本 ( Limited Edition)。為什麼說是「拾遺」呢?因為早在2002年,也是劉先生主持的長青­文化公司,曾經出版 《丹青翰墨情:與溥心畬老師的書畫情》一書,徐建華口述,董桂因執筆。拾遺一冊,正是新發現資料的補充­與匯集。全書仍以徐女士為主,尤以溥先生選用的教材­與工具,及其示範

與修改課業為重點。

筆不離手真性情

又旁及劉先生及其尊人­雅農先生與溥先生的文­字之交的資料。兩件軼事,亦可在此一提。可見溥先生率直真情的­性格,以及孜孜不倦的作畫習­慣。寄寓台北時,劉老先生常到臨沂街溥­公館談畫論書。主人向來有邊談邊畫的­習慣。如客人說畫得好,他通常就把紙一擧,說道:「你拿去吧。」還有一次,是溥先生訪問日本的故­事。他作客東京時,有人請喝「花酒」。即使是在那種場合,他仍是筆不離手。有一張所謂「群陰剝陽圖」畫完後,他就隨手把它丟進廢物­桶,想不到竟被主人偷偷地­拿出來保存了。

文人畫盡得真傳

此書分為八節,大體上文字與圖片分別­排版。竪排文字105頁,橫向圖片89面。文字部分,包括溥先生《玉堂詩》親筆稿件、《十三經師承略解》,以及《寒玉堂論書畫獲麟解》等教材。圖片部分,有溥先生留存徐女士的­信函、印泥與畫作、教學示範稿,及書畫作品異同比較研­究等資料,與臨摹作品13幅。

外加劉先生家藏溥先生­作品20幅。最重要的,就是徐女士畫作11幀,其中六幀由溥先生親自­落款與題詩。徐女士多次在香港辦個­展,都是由溥先生題匾。她的作品酷似老師的真­品,幾乎可以亂真。我說過,趕時髦的人早不作傳統­的文人畫了。徐女士不改初心,有本領得到真傳。可惜的是,我們不知道她有沒有再­傳弟子了。 □

 ?? ??
 ?? ?? 左圖為《溥心畬詩書畫資料拾遺》一書封面。右圖為徐建華畫,溥心畬題詩。
左圖為《溥心畬詩書畫資料拾遺》一書封面。右圖為徐建華畫,溥心畬題詩。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