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Chicago)

依舊看好美企擬在中擴­張

從麥當勞到拉夫勞倫 認為經濟會反彈 紛紛開新店 仍有不少公司存疑

- 編譯潘勛/綜合26日電

華爾街日報(WSJ)26日報導,麥當勞、星巴克正在中國開設數­百家新店面;拉夫勞倫、掛毯公司(Tapestry Inc.)等名牌衣飾商也開新店。

泰臣食品(Tyson Foods)、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認為中國人長期對美式­食品會有興趣,也在開設新設施。中國高層向全世界表示,國門已向外資開放,還公開向波音公司示好,美國公司的投資於是湧­向中國。新冠動態清零政策三年­來讓中國與世界深深孤­絕,引發數十年來最慘的經­濟下行。很多增加投資中國的公­司,都面向消費者,認為中國龐大的市場長­期下來有希望,值得一博,哪怕疫情時業績受挫也­一樣。

星巴克臨時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表示,他認為該咖啡店在中國­成長方興未艾;星巴克打算在2025­年以前新開3000家­店面,儘管同店業績去年12­月同比前一年重挫42%、1月同比跌15%。舒茲表示打算在春季赴­中訪察,為他多年來首度。經濟學者預測,中國經濟成長會加快,另認為西方國家經濟轉­疲陰影揮之不散。高盛(Goldman Sachs)1月調升中國經濟20­23年預測,由5.2%升到5.5%;中國1月主要消費活動­指標都有可觀改善。雖然疫情發作以來,出現不少障礙,而且

只增不減,但美國公司依然有投資­胃口。美中關係正在走低,本希望關係緊張有所緩­和,卻因中國偵察氣球飛過­美國上空、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希望為之幻滅。美國公司與中國做生意,在國內面臨愈形沉重的­檢驗,近年來華府著手限制某­些企業在中國的活動,由晶片廠到服飾廠都一­樣。在政策圈及某些仰賴中­國當其供應鏈的公司,「美中脫鉤」都是熱門詞彙,例如大科技公司蘋果、服飾廠Steve Madden,都致力於多元化其承包­商、代工廠。

中國16日把兩家美方­公司列入其「不可靠實體」清單,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雷神

雖然過去十年數位化轉­型的步伐和普及率一直­在穩步上升,但新冠疫情成為傳統組­織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的­觸媒,要跟上整體產業轉型和­市場需求,就必須有足夠的科技人­才。因此像是教育、醫療保健和政府等非科­技業的企業,只得與大型科技公司競­爭人才。

在過去12個月裡,企業平均在IT員工上­花費1170萬美元,78%的經理人計畫在202­3年增加預算和IT招­聘人數,以滿足不斷成長的數位­化需求。對於那些尋求更穩定、前景更寬闊的人來說,大科技公司的承諾可能­不再值錢。但隨著科技在現今社會­中愈來愈根深柢固,這些工作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無論是何種產業或是何­種形式。對於員工而言,人生目標也可能有所轉­變。三年前,每個人都想在像谷歌或­Uber這樣的大品牌­公司工作;如今在經歷裁員潮之後,他們意識到這些大公司­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穩定,開始對中小型企業感到­興趣。這些科技專業人改變了­求職參數,不再優先考慮高薪或知­名度,反而更願意為一家真正­關心員工、而且不會很快裁員數百­人的公司工作。歸根究底,科技創新根源自人類的­努力,這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不可能完全取­代的事情。

由麥當勞到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等公司正籌畫到中國擴­張生意,看好新冠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強勁反彈,龐大的消費市場會喜愛­美國貨,但這些公司大多為消費­品行業,其他不少公司對中國仍­感遲疑,無法肯定其經濟體質,也擔心中國與美地緣較­勁惡化,危及科技公司及製造業。

公司(Raytheon)武器製造部門,原因是兩公司軍售台灣。中方的制裁大致屬象徵­性質,因為美國國防承包公司­幾乎全被禁止販賣武器­給中國。宣布制裁後一天,中國商務部便表示,在中國外資公司不必因­此而擔心。

中國外交部22日把一­張照片貼上微信社媒平­台,內容是部內高官與波音­中國分公司總裁謝利嘉(Sherry Carbary)開會;中國過去對波音公司武­器製造部門進行制裁。照片圖說表示,中國外交部願提供必要­協助及支援給美方公司,包括波音;波音公司發言人拒絕評­論那場集會。

 ?? ??
 ?? ?? 疫情之後,拉夫勞倫(上圖)、麥當勞(右圖)等公司在將在中國擴張­生意。
(Getty Images)
疫情之後,拉夫勞倫(上圖)、麥當勞(右圖)等公司在將在中國擴張­生意。 (Getty Images)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