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支付App強索小費肯州領糧食長龍達1哩
消費者怒 :平常給2元 被引導付3元低收入怒 :補貼縮水 要把我們餓死
由於Square和Toast等數位支付應用程式App盛行,讓許多商家可以預設小費金額,結果原本不收小費的行業也開始向消費者索取小費,這種半強迫式索取小費,讓許多消費者深感困擾,也引起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關注,不排除將數位支付索取小費,視為垃圾費用一環,加以調查。現在在雜貨店購物,使用數位支付結帳,手機螢幕會出現從10%到30%等多種支付選項,但只要按下「不付小費」按鍵,可能馬上被收銀員翻白眼。
只要下載數位支付App,一機在手,可以隨時隨地消費,帶來許多便利性,但是數位支付強行索取小費,就令消費者無法接受,「如果用戶不開心會反噬回來」,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產品設計課程主任東
尼·胡(Tony Hu)表示「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消費者為優質的服務來付小費。」
Square在2013年推出一款軟體,商家在平板電腦輸入訂單,提供客戶刷卡結帳並支付小費的服務, 結果許多商家的小費收入一下子大幅增加,其中關鍵就是按鍵設計,手機銀幕除了顯示15%、20%、30%三種小費比率,還有「不付小費」或「自定義小費」的按鍵,但這種設計會使引導消費者支付更多小費而非少額或根本不付小費。
東尼·胡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搭乘10元的Uber後,當手機螢幕出現1元、3元和5元的小費選項,他選擇正中間的3元,然後才意識到自己通常給司機20%,也就是2元小費,「這是一場心理遊戲」,東尼·胡表示。其實對商家強索小費的方式若有不滿,可以直接解除下載,正如隱私被侵犯時,停用臉書(Facebook)帳戶一樣,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數位時代的小費支付系統, 商家索取小費只是一種顯示數字的軟體,至於是否支付小費以及小費支付金額多寡,皆取決於消費者個人的客觀考量;但如果非得使用手機數位支付,專家建議,避免被手機螢幕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必要時候,以現金來支付小費。各州政府紛撤銷聯邦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NAP),減少疫情期間為保障國民工作並刺激收入所花費的數十億元;其中肯塔基州計畫終止這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增設的福利,但該州有些地區先前已出現領取免費糧食的排隊人潮與車潮長達一哩,如今低收入民眾在面對糧食福利的削減,怒批「要把我們餓死」。
華盛頓郵報報導,布萊爾(Danny Blair)日前抵達阿帕拉契山麓一個免費食物發放處,搶先排在一哩長龍的第一個位置,令他想起收到政府信件告知領取疫情雜貨補助將削減的情況。肯州議員去年春季即誓言撤銷這項疫情糧食券補貼計畫,布萊爾等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人們每月原可領200元,現在只剩30元。
63歲布萊爾與妻子的房子五年前燒毀後,便靠露營車和布萊爾的殘疾社福補助度日;他捏皺該信,丟在露營車的地板上,憤恨道:「政府現在想殺了我們,政府想餓死我們。」布萊爾與妻子每天凌晨4時驅車前往格林糧食計畫(Hazel Green Food Project)發放處,確保取得幾張糧食券。最近一個周五,他們等了九小時,才等到工作人員把數袋蔬菜肉類、薯片和餅乾運進全美最貧困的社區。從肯州排隊領取免費糧食人潮的神情中,不難看見排隊者的落寞與苦難,而這只是聯邦政府本周起終止疫情增發糧食券所受影響數百萬人的冰山一角。
這波刪減糧食券的措施預料影響3100萬人,這是全美限縮重要社會安全網的最新舉措,考驗拜登政府與各州領袖在未強化貧民安穩取得糧食之際便取消補助的應對。
過去一年來,肯州等18州已取消州府疫情緊急糧食補貼;國會去年12月強制要求32州、哥倫比亞特區、美屬維京群島和關島政府於本月採行日落計畫。
過去18個月以來,聯邦政府已終止額外失業補助津貼、疫情期間提高的幼童免稅額,並撤銷原先為確保數百萬人在疫情期間仍有醫療保險所提高的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註冊率。回歸疫情前各項政策,恐影響拜登政府致力減少貧窮並打造更健康、永續中產階級的努力;自由派智庫機構「預算與政策優先項目研究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研究員羅森巴姆(Dottie Rosenbaum)表示,2021年兒童貧窮率驟減,但隨著疫情政策恢復,「可能看到(兒童貧窮率)數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