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Chicago)

作者與讀者的鬥智遊戲

- ■曉亞(寄自加州) ■一靈

推理文學可以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鬥智遊戲,也可以是兩者攜手共同­解決難題的聯盟,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解­謎過程中絞盡腦汁推敲­分析的樂趣。當然,最精彩之處是,最後謎底揭曉令人拍案­叫絕的恍然大悟,充滿了別種創作文類無­法滿足的獨特閱讀趣味。

我從小便喜歡閱讀推理­小說,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神作《東方快車謀殺案》及亞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可以說是我的推理閱­讀啟蒙。推理故事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利用懸疑布局及撲­朔迷離情節,鋪陳迷霧般環環相扣線­索,讀者跟隨作者在千頭萬­緒中,一步步抽絲剝繭地解開­疑雲叢生的謎團,破解錯綜複雜的關係,最後真凶呼之欲出。整個過程必須運用邏輯­分析、科學知識及洞察細節的­敏銳觀察力,彷彿是一場酣暢淋漓、鬥智鬥勇的遊戲,讓讀者在鍛鍊思維與腦­力之餘,成就感爆棚。當年捧讀《東方快車謀殺案》時還是個小學生,卻被其千絲萬縷的人物、情節所著迷,從此喜歡上推理小說。之後,接觸了福爾摩斯探案系­列,書中故事發生年代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對於柯南.道爾筆下這位擁有獨特­細膩觀察分析能力的型­男偵探折服不已。他可以僅僅根據馬車輪­子上所沾上的泥巴、花草味道,便能判斷其曾行經的路­程;也能從一只毫不起眼的­舊手錶中看出主人的個­性與習慣。據說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始於1885年的一張­紙,紙上柯南.道爾隨手

寫下了腦中一些片

段想法,兩年後,

《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裡

從未真正活過、也

永不會死去的一代

名偵探夏洛克.福

爾摩斯於焉誕生。

前幾年好萊塢拍

了一部《福爾摩斯

》電影,我像個小粉

絲般朝聖前往觀看

,痞痞帥帥的小勞

勃.道尼飾演神探

福爾摩斯,裘德洛

扮演華生醫師,兩位演員把這兩個人物­詮釋得唯妙唯肖。尤其前者將福爾摩斯的­不修邊幅、頹廢傲嬌的姿態、無可匹敵的敏銳洞察力、出神入化的邏輯分析能­力,演繹得非常傳神。影片中的場景、氣氛及色調刻意讓觀眾­如置身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如臨現場般與主人翁一­起投入一場瘋狂詭譎的­探險歷程。福爾摩斯的一句名言:「當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那一個,無論多麼不可思議,都是事實真相。」這句話還出現在電影《唐人街探案》中,影片裡主角秦風推斷凶­手可能的行凶方式,被另一位主角唐仁嗤之­以鼻時,就是引用這句經典台詞。這部電影在台灣有線頻­道被重播無數次,每一次觀賞都讓我拍案­叫絕,可以說是華語懸疑推理­喜劇電影中的翹楚。劇中許多情節也有向經­典推理作品與人物致敬­之意,如秦風趴在停車場地

著當年像個小尾巴跟著­他的女孩。那時他彷彿沒長大的蝌­蚪甩不掉尾巴,直到長出四隻腳,他猛然回頭看,尾巴何時不見了,他都沒發現,心底卻隱約有些懷念。直到高中放學時,還會下意識回頭張望。這些年,唐沒談過戀愛,也不曾動念結婚。爸爸更沒問他,愛情如果會被扼殺在婚­姻裡,他何必勸兒子也趕著受­傷?唐參加國中同學會時,沒想太多,也不是特別懷念哪位老­師或同學,就覺得好久不見了,去瞧瞧也好。搞不清楚怎麼就答應了­近乎陌生的她參加訂婚­派對。小尾巴早就沒了作用,消失無蹤,他也不是什麼人的青蛙­王子。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他覺得自己已經完成她­邀約的任務,站起身,去衣帽間拿了風衣,搭在右手臂上,找到了她,「我要走了!」簡短四個字涵蓋了他的­無聊與無奈,也算給足了同學三年的­面子。她點點頭,知道勉強不了他。他穿上風衣,衣襬畫出半個圓,彷彿那失去一半的月亮,就在門開處引進的風裡­離去。她只猶豫了幾秒鐘,拿起包包和大衣,也離開了派對的無味,追了出去,在小公園叫住了他。風裡的寒意鑽進領子,她伸出手,有些顫抖地說:「謝謝你來,都沒說上話。」雖然之前聊得不多,她卻能覺出彼此有某

上,憑著敏銳嗅覺推斷麵包­車曾行駛過海鮮市場,而福爾摩斯在〈勞瑞斯頓花園疑案〉故事裡,也是蹲在地上透過車胎­痕跡、雪茄菸的質地,推論出凶手的特徵。兩處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唐人街探案》是近年來既有縝密推理­劇情又兼具幽默搞笑情­節的上乘影視作品,滿足觀眾隨著故事進展,一步步推敲真凶及殺人­行凶方式的推理趣味,在帶點驚悚懸疑的氛圍­下,夾雜令人噴飯的無厘頭­笑果,是百看不膩的一部推理­電影作品。除了福爾摩斯之外,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亞­森.羅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他是法國作家莫里士.盧布朗(Maurice Leblanc)筆下的人物,他亦正亦邪,總能在驚悚緊張的困境­中憑藉高超技巧脫困,是可與福爾摩斯相抗衡­的一號俠士怪盜。讀高中時候,班上還分成兩個派別,一邊是福爾摩斯的死忠­擁護者,另一邊是欣賞亞森.羅蘋的忠實粉絲,兩派人馬各執一詞,各護其主,壁壘分明,經常討論爭執究竟誰更­勝一籌。莫里士.盧布朗後來又寫了《怪盜與名偵探》(Arsène Lupin contre Herlock Sholmes),內容描述福爾摩斯為了­一樁命案受委託來到巴­黎,與亞森.羅蘋上演一場爭鋒相對­的世紀大對決。此書中譯本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後,也成為了我們「福迷」與「羅蘋迷」兩派粉絲相互較勁爭論­的引爆點。除了西方兩大神探之外,有陣子我迷上日本名家­推理小說,包括東野圭吾、夏樹靜子、日下圭介、山村美紗……等等,其中日下圭介的《遲來的春天》、山村美紗的《京繪皿的祕密》都讓人印象深刻,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更是熱門暢銷的推理作­品

,分別在種程度的雷同。她朝九晚五上下班,跟不同男人吃過飯,看過電影,可是那樣的相處總是不­自在,彷彿被人牽著走,她只想快點結束,躲回自己的蝸牛殼裡。她厭煩這樣的相親,問爸媽問同事問朋友,「為什麼一定要找對象?」每個人支支吾吾出不同­理由,卻無法全然說服她。就連訂婚派對,同事也是說:「說不定就會遇見心儀的­人啊!」所以她來參加,還勉強了唐來作伴。唐似乎從她的「謝謝」裡讀出她被歲月催逼著­的無奈,可是即使找到同溫層的­人,又能互相取暖嗎?他觸了觸她的指尖,冰涼冰涼,讓他想起國三那年,考高中的壓力導致的火­氣,他跟同學吵架,走出校門不遠忍不住要­打起來。她當時默默走過去,遞給他一根poki棒­棒冰。快要二十年了,他還記得那種冰涼退火­卻隱含著的關心。

他回應她說:「風大,這兒好冷,我看妳也沒吃什麼,附近有家湯圓店,一起去,嗯?」他用的是問句,給她考慮和拒絕的空間。她點點頭,把手縮回大衣的口袋裡,緊緊握著,兩種不同的孤單,真的可以擦出火花嗎?在小店的桌旁坐下,定睛望著兩個人碗裡白­胖胖的芝麻湯圓,散著熱熱的煙氣,恍惚,她在湯圓裡找到月亮失­去的另一半。日本與大陸翻拍成電影,搬上大螢幕。故事非常奇幻,講述三十年前有一家專­門為人排憂解惑的雜貨­店,只要在晚上將寫了煩惱­的信投入鐵捲門中,便能在隔天店鋪後的牛­奶箱中獲得回信。三十年之後,三個犯案的小混混為躲­避追捕而進入已經廢棄­的雜貨店,卻意外開啟了時光之旅,雜貨店再次閃爍溫暖的­光芒。日本與大陸的電影各有­千秋,改編與選擇素材的角度­不同,說故事的調性也不一樣,各自融入自身的時代背­景與民情風俗,很難分出高下。這是一部罕見走溫馨感­性風格的推理作品,影片尾聲,男主角投擲了一封空白­紙張,這封信穿越時空來到解­憂爺爺手上。他回覆寫著:「因為你接下來的人生就­是這張白紙,可以自由畫上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你的人生充滿了無­限可能。」溫馨感人的情節及充滿­智慧的話語,跳脫一般偵推故事驚悚­刺激的特色,創下推理文類的新風貌。推理文學可以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鬥智遊戲,也可以是兩者攜手共同­解決難題的聯盟,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解­謎過程中絞盡腦汁推敲­分析的樂趣。當然,最精彩之處是,最後謎底揭曉令人拍案­叫絕的恍然大悟,充滿了別種創作文類無­法滿足的獨特閱讀趣味。

 ?? ??
 ?? ??
 ?? ?? 夏洛克·福爾摩斯畫像。雪梨·佩吉特(Sidney Paget)繪於1904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夏洛克·福爾摩斯畫像。雪梨·佩吉特(Sidney Paget)繪於1904年。(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 ?? 《血字的研究》1887年的首版封面。(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血字的研究》1887年的首版封面。(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