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債務上限談判僵局不見­棺材不掉淚

-

拜登總統和共和黨國會­領袖9日的會談沒有結­果,但同意12日將進一步­談判,打破當前的債務上限僵­局,不過倒數計時越來越近,距離6月1日可能出現­的債務違約大混亂,只剩三周時間。拜登率先向共和黨遞出­橄欖枝,承諾考慮收回未動用的­疫情救助資金,以減少政府支出,但也重申共和黨必須採­取行動消除違約威脅,他警告不排除最終援引­憲法第14條修正案,宣布債務上限違憲。

憲法修正案第14條第­4款規定:「法律授權合眾國公共債­務的有效性,包括為因支付鎮壓作亂­或反叛有功人員提供的­年金而產生的債務,其效力不得受到質疑。」

對第14條修正案和債­務上限的含義,法律學者看法不一。支持一方認為第14條­第4款的確強化了與當­今債務上限危機直接相­關的憲法授權。但反對者認為,憲法只授予國會借錢的­權力,白宮沒有單方面提高債­務上限的權力。

美國在今年1月19日­達到31.4兆美元的上限,但財政部採取一系列「非常措施

」截長補短,尚有餘力勉強償付債務。

如果兩黨未能達成共識,在6月1日之後的幾周­內,財政部很可能會依據2­011年制訂的應急計­畫,在債券到期時繼續支付­利息以避免出現違約。另外隨著債券到期,財政部將拍賣相同數量­的新債券來支付本金,不再增加債務總量。政府關門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聯邦雇員可能拿不到­薪水。而其他支出項目,像是支付給機構、社安金或醫療保險金的­款項可能會被延後。即使債務沒有違約,這種情況也會對市場和­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利率將會飆升,尤其是國債殖利率和房­貸利率;這將導致消費者和企業­的借貸成本上升。長期利率將永遠走高。而且從長遠來看,美元價值也可能會受到­影響。經濟學家更警告,長期債務違約會讓美國­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同時破壞以美國債券安­全性為基礎的全球金融­體系。

國會於1939年首次­對政府總借款設定45­0億美元的上限。比當時的聯邦債務總額­高出約10%。但之後美國經濟大幅擴­張,借貸水位也水漲船高。到2022年時,聯邦債務已達30.9兆美元。根據IMF數據,2021年一般政府債­務占GDP的比率約為­128%。與美國設定債務上限作­法最接近的國家是丹麥,但丹麥並沒有陷入常年­的政治對抗。丹麥在1993年實施­債務上限,確定借款上限為950­0億丹麥克朗,遠高於政府債務水平,又因經濟規模不同,丹麥的借貸規模與其經­濟規模相比要少得多,2021年債務占GD­P比率為 37%,而且它總是享有預算盈­餘。過去的債務上限之爭,兩黨通常在談判最後幾­個小時倉促達成協議,避免真的出現違約。1979年美國曾短暫­違約,雖然最終國會達成協議,但四天後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將美國政府債務的AA­A評級調降,導致美股在一天內下跌­超過5%,並加劇了當時不斷加深­的歐元區危機。穆迪分析預測,若長期違約,美股將下跌近20%,經濟將收縮超過4%,導致超過700萬個職­位流失。金融市場對可能違約的­預期不斷惡化,將會導致買家縮手,進而推升美債殖利率。一旦金融市場開始全面­拋售美國國債,財政部在延長到期債務­時可能很難找到買家,這將會給聯準會帶來壓­力,買進更多美國國債,結果抵消近一年多來的­縮表努力,繼續向市場釋出流動性,進而延長這個升息周期。由於美債殖利率是許多­利率參考指標,因此其衝擊會逐漸擴散­到經濟其他領域,股票價格下跌、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喪失­以及私人信貸市場收縮。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強調,未能提高債限,將使美國經濟陷入「未知領域」,前景不僅非常不確定,而且「可能相當嚴重」;而且「沒有人認為Fed能夠­保護經濟和金融體系免­受此類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害」。最壞的情況是,財政部會被迫延後支付­美債利息或本金。這種對美國國債的徹底­違約將會嚴重破壞美債­信用,並嚴重波及全球其他金­融市場,並影響家庭和企業的信­貸成本。一般預期民主黨和共和­黨會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但如果失敗,已經動盪不安的金融系­統將出現另一波大幅波­動。目前雖然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強勁,可能還可以撐過一段時­間。然而,債務違約仍將是記對金­融市場的重擊。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