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撐住病友直播帶貨籌資

- ■中國新聞組/整理

新京報報導,2月1日9時30分,北京朝陽區某一住宅社­區的房間內,蔡磊和團隊正在辦公。他的工位在明亮的落地­窗旁,腳下不時傳來「喀嚓咔嗒」的聲響。這是為蔡磊專門改造的­腳控滑鼠,他用右腳或左腳踩在手­掌大小的方塊上,代替滑鼠的左右鍵功能。點擊、複製、貼上、截圖等功能都可以做到,只是速度慢了很多。

2019年9月,蔡磊確診漸凍症。漸凍症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發病原因迄今不明,早期發病者症狀輕微,如無力、疲勞,逐漸演變為全身肌肉萎­縮、癱瘓,最後產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他最先喪失的是左手功­能,2023年初,他的右手手指還可以輕­點滑鼠,而現在,手指肌肉已經喪失了按­鍵的能力。26個字母鍵盤在他的­電腦螢幕上,他只需要輕微轉動手腕­或肩膀發力帶動手臂來­移動游標位置,選中拼音,再用腳控滑鼠,代替手指完成點擊的工­作。

肌肉退化生活無法自理

頸部肌肉的退化,令蔡磊起身、抬頭也有些困難。退化的還有蔡磊的發聲、吞嚥功能。他的聲音變得又細又尖,像捏著喉嚨說話。發音含糊不清,不仔細辨別,就會聽不清楚他要表達­的意思。漸凍症一步步侵蝕了他­的自理能力,喝水、吃飯、如廁都要生活助理幫忙。大多時間,蔡磊早上七、八點就到同區隔壁樓的­辦公室工作,一直到晚上直播結束1­1時多回家,12時睡覺。每天都工作將近16小­時。團隊志工劉瑤說,「正常人每天都很少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但蔡磊能做到,包括他生病咳得快喘不­過氣,還在堅持開會。」在確診漸凍症前,蔡磊的人生就是奮鬥的。他出生於河南的貧困地­區,從「小鎮做題家」一路拚搏,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畢業­後,在三星集團中國總部擔­任過稅務經理,又加入萬科集團任總稅­務師,在京東擔任過集團副總­裁。他曾帶領團隊為京東開­出中國第一張電子發票,也建立多家公司持續創­新創業。

直到2018年8月,蔡磊開始察覺左小臂持­續有「肉跳」現象。2019年9月,經過六次診斷,他確診漸凍症。一紙確診書,讓蔡磊成為了一個「快要死的人」,他不甘心,「我最喜歡挑戰困難。很多患者了解到漸凍症­無藥可醫,都說『算了,我也不想折騰了。』而我想的是,『全世界都沒有辦法,那我來幹。』」

善用資歷建病患資料庫

蔡磊經過深思熟慮後,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從漸凍症患者資料庫和­推動藥物研發兩條線入­手。在問診過程中,蔡磊發現,中國對於漸凍症患者的­數據研究非常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科主任樊東昇向他解釋,漸凍症病因不明,一是因為它所涉及的兩­個非常重要的中樞神經­器官——大腦和脊髓,不可以做活檢;二是因為它是罕見疾病,發生率低,醫師和科研機構能掌握­的樣本數據不夠。蔡磊十年的網路經驗讓­他對資料十分敏感,他想,如果能用網路工具把國­內漸凍症患者的資料都­採集起來,建立一個大數據平台,透過大數據發現規律,研究病因推動治療,是不是能把疾病的研究­和突破提前多年? 2019年11月出院­後,蔡磊馬上開始著手建立­病患資料庫,收集病患病前、病後的全階段資料。例如,病前的家庭狀況、工作類型、身心狀況等

●從2022年9月開始,蔡磊的工作又添了一項­新任務-直播帶貨。為了支撐起藥物管線和­團隊營運的成本,持續籌集研發資金,蔡磊團隊開始做直播業­務。周均直播五次,每次長達三至四小時。「愈忙愈累是好事,忙才有希望。」雖然很疲憊,但他的臉上掛著笑容。直播業務的堅持帶來了­回報。2月初,蔡磊在朋友圈說,直播間曾經半年多也賺­不到錢,一度想關掉,「但今天衝到了(帶貨)總榜第一名,為科研支持和疾病攻克­又重新裝滿了子彈。」1月27日,蔡磊宣布,夫妻將捐贈1億元用於­支持漸凍症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床醫療等科研項目。

,以及病後的治療手段、病情進展等,甚至細微到包括患者手­能舉到什麼位置、吃藥後排便多少次等。這些數據每月或每周都­有更新,長期追蹤患者重要的生­命指標。目前,這個數據平台「漸癒互助之家」已經註冊了超過1萬2­000名患者,是全世界最大的漸凍症­科研資料平台。營運組的付輝平時負責­跟病人日常交流,為藥物管線招募臨床病­人。

當白老鼠

(中新社) (取材自新京報)

日服60粒藥

疾病治療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藥物研發。然而,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世界頂尖的醫學和­科學難題。蔡磊了解到,人類過去30年在這一­領域投入了數兆美元,但研發全部失敗。目前上市的幾款藥,只能延長患者幾個月的­生命,並不能阻斷疾病發展。但蔡磊沒有放棄希望,身為醫學領域的門外漢,他從最基礎的閱讀有關­漸凍症的論文開始。2019年底,還在住院時,蔡磊開始閱讀漸凍症相­關論文。起初看論文時,很多專業名詞、縮寫蔡磊根本看不懂,只能一個個去查去記,邊看論文邊學專業知識,前後買了70多本專業­書。組成科研團隊後,蔡磊發動同事一起看,每人每天閱讀約100­篇論文,一人一年就是三萬篇,從中尋找國內外漸凍症­藥物研發方向的新線索。找到線索後,聯絡科學家、研究者,推動藥物管線搭建,接著推動動物實驗以及­臨床實驗。為了早點發現藥物,他曾親自試藥。把藥加大劑量用於動物­試驗,如果動物沒死,蔡磊就試藥。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就要服用60多­粒藥。但是,已嘗試的藥物還沒有能­夠阻止疾病發展。「一種藥,從基礎研究到審核問世,至少要十年時間。我自己去研發,最短三個月內就能把藥­用到自己身上測試。」蔡磊說。

變賣家產堅持開發新藥

但藥物研發遠沒有蔡磊­想的這麼簡單,首先難在資金。醫藥研發產業有「雙十定律」,即需耗時逾10年、10億美元才有可能上­市一款新藥。蔡磊團隊研究小組負責­人高越說,想要研發出漸凍症藥物,單憑蔡磊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投資機構助力。多年任職大型企業的管­理階層,蔡磊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他的資金投資到藥­物研發中也只是「杯水車薪」。蔡磊曾舉例, 2022年他參與推動­的一條管線,「做了六個月,就花了9000萬元。」

為了得到更多資金投入­研發,2021年開始,蔡磊已經拜訪了百餘位­企業家、投資人,每天路演幾小時,講話講到口乾舌燥,得到的回饋卻非常有限。很多企業家朋友對他說,「別折騰了,好好休息吧。」

在過去4年多裡,除了留下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維持家庭開銷的資金,蔡磊已經自掏腰包數千­萬,賣車賣房、賣京東的股票來維持科­研合作、藥物管線和團隊的運行。

 ?? ?? 蔡磊曾獲得「中國慈善家」年度人物。圖為蔡磊(右二)和家人領獎。這是為蔡磊專門改造的­腳控滑鼠。
蔡磊曾獲得「中國慈善家」年度人物。圖為蔡磊(右二)和家人領獎。這是為蔡磊專門改造的­腳控滑鼠。
 ?? ??  
 
 ?? ?? 蔡磊正在和投資機構負­責人開會,他的雙手綿軟無力地搭­在腿上。 (取材自新京報)
蔡磊正在和投資機構負­責人開會,他的雙手綿軟無力地搭­在腿上。 (取材自新京報)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