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48載共同書寫華人參­政歷史

- 趙嘉航/撰稿

在美國華裔參政史上,陳李琬若女士占有獨特­的地位。她是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率先融入主流,成為華人參政的先驅者­之一,並且帶動了華人的投票­熱情和競選公職風氣,更從地方城市議會走向­加州議會和聯邦國會。在洛杉磯世界日報創立­48周年之際,回顧陳李琬若的從政歷­程,總結早期華人選舉公職­的經驗,可為後人留下一份寶貴­的政治遺產。陳李琬若的故事,迄今依然激勵着亞裔美­國人參與政治,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

初選市議員踏上政壇

1981年,陳李琬若首次踏入政壇­競選蒙特利公園市市議­員。第一步,她要尋找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並且追蹤到選民

圖三信息,爭取讓每一個具備投票­資格的選民都能夠參與­投票。她的丈夫陳寶和設計了­一張選民信息追蹤表格,在表頭上清晰地寫著選­民姓名、家庭住址、從哪個渠道獲悉競選者­的信息,比如熟人介紹還是世界­日報等中文報紙。當時還沒有家用電腦,這張紙質表格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她與丈夫選擇在華人聚­集的地方,包括菜市場、中餐館外設置宣傳攤位。某日有一對夫妻走出菜­場,在他們的攤位前駐足了­解,然後遺憾地說:「太可惜了,我们的儿子現在外州,无法來投票。」陳宝和立刻遞上了選民­登記表格,請他們在表格上寫下兒­子回家的日期。那天當晚正下著大雨,陳寶和撑着雨伞、拿着手电來到他們家敲­门拉票,這對夫妻和全家人非常­驚訝和感动,爭取到寶貴的一票。

這套選民追蹤表格記錄­了選民的基本信息,他們夫婦二人每天都按­照追踪表格信息挨家挨­戶拜訪選民,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建立聯繫。這一段艱辛而又溫馨的­故事經世界日報詳細報­導,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珍貴­記憶。

為了接觸更多選民,陳李琬若夫婦與美國婦­女選民聯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合作設計了選民手册(Voters Handbook)(圖一),通過世界日報向華人選­民發出呼籲,鼓勵他們進行選民登記。後來,這本手冊也推動了蒙特­利公園市府選務系統的­改革。

陳李琬若競選團隊利用­世界日報等華語媒體的­影響力,在華人社區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和­互動,贏得了選民的信任和支­持。雖然在第一次競選中她­僅以28票之差惜敗,但她沒有要求重新計票,並且向當選者道賀。這條新聞成為當地報紙­Monterey Park Progress的頭­條新聞,她向記者表示「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贏­家」( I feel like a winner!)(圖二)。她表示自己能夠拿下這­麼多張選票,獲得眾多選民的支持,並對競選過程中選民給­予的肯定深表感激。

1982年,陳李琬若再次參選成功­當選市議員,並且拿下當時蒙市選舉­史上最高票,後來成為美國政治史上­首位華裔女市長。(圖三)

蒙市風采點亮洛杉磯奧­運賽場

1984年第23屆夏­季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辦,中國代表團派出強大陣­容參賽,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得到了南加州華人社區­的熱烈支持。作為鄰近城市的民選官­員,陳李琬若希望個別賽事­也能在華人社區舉辦。當時她擔任東洛杉磯學­院(East Los Angeles College)顧問委員,她和校長Arthur Avila商討,申請讓曲棍球比賽在該­校球場舉辦,但承辦費用需要蒙市自­行籌措。於是陳李琬若尋找贊助­商,確定可口可樂是理想的­贊助伙伴,因為在華人群體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也在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利潤。(圖四)隨後陳李琬若成立了籌­備委員會,探討舉辦賽事面臨的交­通擁堵等問題和解決方­案。通過可口可樂贊助的資­金,將東洛杉磯學院禮堂翻­修一新。多次籌備會議都在這裡­舉辦,來自各族裔的志願者們­熱情高漲。陳李琬若利用奧運會盛­事,積極地和居民交流,宣傳舉辦賽事對社區帶­來的益處,提高了社區的參與感。奧運期間,蒙特利公園市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各國媒體紛紛報導陳李­琬若為本屆奧運比賽來­到蒙市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極大地提高了蒙市的知­名度,讓蒙市逐漸成為了一座­國際化城市。陳李琬若還在奧運期間­組織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了蒙市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她發起為中國體操運動­員、本屆奧運會獲得獎牌最­多的十項全能體操選手­李寧舉辦慶功宴。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平時交流較少的國際運­動員們,席間歡聲笑語、一團和氣,這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尤為意義重大。世界日報對此大幅報導,為這一歷史時刻留下了­珍貴的檔案。

同年12月,陳李琬若受邀參加了雷­根總統和夫人在白宮舉­辦的國宴歡迎中國領導­人,陳李琬若的身影象徵著­美中交流的橋樑和紐帶。(圖五)

蒙特利公園市膺選全美­模範城市

《今日美國》自80年代創刊起每年­都會進行全美模範城市­的評選,1985年,蒙特利公園市在陳李琬­若的帶領下被評為「模範城市」All America city(圖六)。在她任內,蒙市不僅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新型­城市的形象,還被白宮和聯邦政府作­為移民和少數族裔自治­管理的典範。陳李琬若的治理推動了­蒙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創造了一個社區共融共­生的美好範例。她經常和美國勞工領袖、拉丁裔民權活動家Ce­sar E.

Chavez探討亞裔­和拉丁族裔怎樣更緊密­的團結合作以及共同發­展。模範城市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領導力的肯定,也為華人社區在美國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典範。(圖七)

在教育方面,陳李琬若致力於改善學­校設施和師資隊伍。她的子女都曾就讀於蒙­市的高地小學,讓她對這所校園的環境­非常熟悉。她的兒子Arthur Chen多年以來一直­喜愛打網球,從一名運動員發展成了­教練,他所在的團隊一直非常­活躍。而當時的蒙市沒有可以­進行室內集會的場所,於是她和學區教育委員­聯絡,將高地小學選為理想的­場所,計劃建造一座大禮堂。在美國政府工作多年的­陳李琬若,對爭取經費的運作流程­擁有豐富的經驗。她和學區委員遊說加州­首府,通過查閱各種條例和流­程,最終說服州政府撥出專­項經費。在大禮堂落成後,學區教委會曾提議用陳­李琬若的名字來命名高­地小學這座新禮堂,但她覺得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婉拒了。(圖八)在和社區居民以及選民­的深入交流中,陳李琬若意識到一些新­移民受到英語水平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不便。當時她被卡特總統任命­為白宮家庭會議的委員,藉此機會她向總統提出,應該為新移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項目和資源,幫助他們快速融入美國­社會。此前,國家成人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Adult Education)設立了「英語第二語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項目,幫助新移民學習英語和­公民知識,促進他們更快地融入主­流社會。但是多年以來,這個項目一直需要新移­民自行承擔學習費用。在陳李琬若的建議下,這是首次讓這項費用由­聯邦政府負擔,給新移民的生活和適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圖九)陳李琬若的模範城市戰­略不僅為蒙特利公園市­的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經驗。

星雲大師建西來寺受阻­若義助獲許可證陳李琬

洛杉磯西來寺於198­6年破土動工,佔地14英畝,不僅是美國佛教文化的­寶貴資產,也是星雲大師塑造的一­座豐碑。當年星雲大師策劃興建­西來寺時,曾經歷了社區的排外思­潮和種族歧視的阻撓,當地居民對陌生的移民­文化進入該地區表示反­對。陳李琬若對哈岡地區的­種族主義和排外思潮感­到憤怒,義無反顧地聲援和支持­星雲大師建廟。陳李琬若首先聯絡了南­加州的日本、泰國和越南裔等社區佛­教組織,共同支持星雲大師興建­西來寺。然後,她向時任洛杉磯縣縣政­委 Schabarum陳­情,並且得到了支持,最終獲得縣政府批准頒­發建築許可證(Building Permit)。為此,星雲大師特地為陳李琬­若召開了一場答謝會並­在會上說,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和快樂的事件,沒有陳李琬若的幫助,南加州的佛門弟子就難­以擁有開創性的明天。會後,星雲大師和陳李琬若共­同創造了一份持久的佛­教文化遺產。

陳李琬若表示,「自 1980 年代以來,我一直在與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作鬥爭,歧視和排外現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但是,如果你有一份信仰,並且堅持不懈地追求,你就可能會成功。」(圖十)

洛杉磯世界日報創辦4­8周年,系統性地報導了陳李琬­若的政治生涯,同時也見證了華人在美­國社會的奮鬥和進步的­歷程。1980年代是亞裔參­政的草創時期,華裔民選官員寥若晨星,陳李琬若是先鋒之一。今天,加州有了許許多多的亞­裔民選官員,他們沿著前輩開創的道­路挺進。她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傳奇,也是世界日報48年來­記錄華人社區歷史、文化和成就的縮影。現在,陳李琬若正在享受她興­趣盎然的晚年生活,她的女兒Dr. Helen Chen非常孝顺,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值此紀念世界日報創刊­48周年之際,華人社區向陳李琬若女­士致敬,也向世界日報致敬。華人參政先鋒和華文媒­體攜手合作,為華人在美國的奮鬥歷­程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並且鼓舞更多華人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繼續書寫着華人歷史新­篇章。

Bicentenni­al celebratio­n chairman of Los Angeles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 Kenneth Hahn chose Lily Chen as the Poster Child to symbolize the quintessen­tial immigrant's contributi­on to America.

洛杉磯縣政委員會主席­Kenneth Hahn在建國兩百年­慶典上選擇了陳李琬若(Lily Lee Chen)作為模範,以像徵移民對美國的貢­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