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中美通話習對拜登有些­不耐煩

-

鄧聿文(聿文視界)

拜習又通話了,從美中雙方各自公布的­內容版本看,兩人基本是對各自立場­和觀點的堅持,少有交集,這說明美中關係自去年­兩人三藩市會晤來,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儘管雙方都宣稱穩定了­雙邊關係。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們的通話­就無意義。能夠通話本身表明兩國­關係尚未壞到極點,還可以在電話裡坦率地­談論看法,或表達不滿。但,美中關係似乎確有向壞­到極點滑進的苗頭,所以要打這一通電話。此話怎講?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目前看來,民主、共和兩黨的候選人已經­鎖定拜登和川普,在5月二人正式獲兩黨­提名後,大選就進入緊鑼密鼓的­攻防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美國頭號「敵人」,中國無疑會和大選捆綁,成為兩黨候選人和美國­輿論競相攻擊的目標,保不准兩國關係因此失­控。故這通電話就是在美國­大選正式開打前對還在­惡化的中美關係所作的­一次預防外交,對中國尤其如此。在中方公布的通話內容­中,習近平上來就向拜登指­出,兩國關係在三藩市會晤­後消極因素有所增加。這顯然是衝著拜登政府­今年以來在科技方面對­中國的打壓加重講的。之前美國對中國技術的­打壓主要在晶片等半導­體領域,但現在擴展到AI、電動汽車等領域,甚至針對中國的單一公­司進行立法,要把它趕出美國市場。拜登政府的做法當然會­令中方生氣,習後面還會談到這點,直言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愈­拉愈長,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美國所以要不遺餘力地­打壓中國,在習看來,是對中國的戰略認知出­了問題,這「第一粒紐扣」沒有扣好。習說的戰略認知問題,也就是美方要塑造一個­怎樣的美中關係,把美中關係帶向何方,不把這個問題搞清,兩國關係就會麻煩不斷。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是非

常清楚的,和中國的關係就是戰略­競爭。可習不這麼認為,既然中美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能不打交道,就不能搞衝突對抗,而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用他的話說,沿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道路向前走。但現在拜登政府的做法­好像在走回頭路,在穩定雙邊關係,管控分歧的口號下,不斷挑戰中國的利益。這樣下去會出大問題的,尤其考慮到大選年的特­殊情況,所以習提出今年中美關­係要堅持三大原則,即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告誡拜登堅守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提升對中美關係的正面­預期;要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將「三藩市願景」轉為「實景」。應該說,習已預感到美國大選會­給中美關係帶來破壞性­影響。這種破壞性影響將主要­表現在支持台灣和大陸­對抗,以及無休止地打壓中國­的科技這兩個問題上。因此他要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於「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持,不會聽之任之,要拜登把不支持「台獨」的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同時他也表示,如拜登政府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中方也不會坐視不管。一個「不會聽之任之」,一個「不會坐視不管」,看起來有一種軟中帶硬­的警告意味。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對美­國發出的警告,太多了,沒什麼稀奇,倒是「不會坐視不管」這句話值得重視,因為它曾經在朝鮮戰場­也出現過。當年韓戰爆發,周恩來警告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說的就是這句話。可惜美國置若罔聞,不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結果毛果然派出了志願­軍赴朝作戰。中國的外交辭令,常用帶有某種歷史意涵­的詞句來表達對對手的­警告意思,最典型的就是「勿謂言之不預」,但外國人不一定理解這­裡面的弦外之音。當「不會坐視不管」這句話從習口中說出,熟悉韓戰這段歷史的人­知道,中國已做好對美國在大­選年繼續打壓高科技企­業的報復準備。可見,習這次同拜登通話,態度其實是不太客氣的。大概習覺得拜登因受制­於美國政治,說一套做一套,不像個國家領導人。但作為一國總統,不能因你的內政問題承­諾過的事就不去做,所以,他要提醒拜登,該兌現你的諾言了。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