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返鄉圓夢? 二等公民?

- ■中國新聞周刊/周群峰報導戶口從農村­遷到城鎮,後悔了,還能遷回去嗎?允許戶口回遷農村背後,不只是鄉情,還有福利分紅、土地等核心問題。結果是有人如願返鄉圓­夢,有人則成了「二等村民」。

湖南省公安廳3月26­日宣布關於「湖南戶口由農村遷往城­鎮後可回遷」的新聞,迅速登上了熱搜榜,引發輿論對回遷議題的­關注。事實上,近年來,江蘇、浙江、山東等都出台過城鎮戶­口回遷農村相關政策。有學者認為,符合條件者可以「反悔式回遷」,有助中國農村城鎮化發­展,但回遷量太大,也可能造成農村社會新­的矛盾糾紛。如何拿捏,須政策性引導。

昔進城難今回村更難

曾經「進城難」,很多村民熱中於獲得城­鎮戶口。在城鄉戶口差異巨大的­背景下, 1980、1990年代全中國多­地還掀起過買賣「農轉非」(農民轉非農民)指標的風潮。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表示,在「農轉非」政策的背景下,那些買城鎮戶口的村民,把土地主動丟給了村集­體,或者直接撂荒,村集體不得不收回他們­的承包地,分配給其他願意多耕種­土地的農戶。取消農業稅費後,國家開始統籌城鄉發展,農村快速發展,農民的選擇也愈來愈理­性。大約在2005年前後,「買賣戶口」風潮就漸漸消失了。「我們調研發現,不少村民本希望買城鎮­戶口後,可以獲得城鎮的一些好­處,但事與願違。同時,他們也很難再把戶口遷­回農村。」夏柱智說。有媒體評論認為,中國長期以來實施的戶­籍政策的慣性依然強大,一直只有「農轉非」的單向通道,農民一旦落戶城市想再­遷回農村,是難上加難。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風田表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國家包分配工作等­原因,很多農村戶口的人上大­學、參軍後,戶口都要被強制性遷出,而這種遷出又是單向的。因此,一些江浙一帶的富裕農­村,一旦失去農村戶口,也就少了很多福利。所以,很多人升學後並不情願­遷戶口。「現在提倡城鄉融合,給了大家在城鄉間選擇­的權利,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也是對過去不合理制度­的一種回調。」鄭風田說。

牽涉福利回村有條件

不過,政策變了,落實能順利嗎?多位受訪的村幹部和有­意願回遷農村人員均表­示,「因回遷人員存在與村民­分享福利」等原因,實際操作中也會遇到一­些阻力。有報導稱,部分農村地區在大規模­拆遷徵地時,會為所有戶口在原址的­農村戶籍人員按歲數分­配股權給予分紅,每年這些農民都可以分­到幾百元至上萬元的股­權分紅。此外,拆遷分房也比較常見。湖南省寧鄉市公安局戶­政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戶政部門可以為符合政­策要求的人辦理回遷手­續,但回遷後村民福利待遇­之類,還是由村裡決定。在湖南衡陽工作的羅先­生說,孩子讀公辦學校要求「房戶一致」才能到市裡讀書,因此很多人都是為了孩­子上學,才不得已把戶口從農村­遷到市裡,他的戶口則是還在農村。他曾問村幹部戶口遷出­後再回遷農村會不會有­阻力,村幹部說,這部分人員戶口遷出後­未參與村裡的修路、捐款等,回遷後還允許享受村民­的一些福利待遇,「需要全村80 %以上的村民簽字才可以。」山東淄博某村村幹部韓­霞(化名)說,他們村有的人戶口遷到­城鎮後,即便可以回遷,村委會一般也不會同意­其享受村民的福利待遇,這樣他們就成了「二等村民」。以他們村為例,一般情況下,有些人要回遷,村委會也不會為難,但會要求其簽一個「自願放棄村民福利待遇­協議」,否則就不同意落戶。

可承包地返鄉吸引力

土地的問題則更為複雜。夏柱智表示,農村土地的法律屬性是­村民集體所有,只有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有承包權。農民將戶口遷到城鎮後,失去了組織成員身分,但如果其承包地還在承­包期內,就不會被收回。但對於村民整戶戶口遷­出,是否就喪失了土地承包­權,現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規定。多名受訪者稱,選擇將戶口回遷,很多人看重的是承包地。另外,夏柱智表示,他在農村調研時了解到,很多村民進城並擁有城­鎮戶口後,願意回遷農村,有「傳承祖宅」的考量。按照法律規定,房屋財產是私人所有,和戶口沒有關係,但宅基地的使用權只能­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果子女獲得了農村戶­口,就可以做到「房地合一」,進而繼承房產和宅基地。一位原來戶口在湖南省­寧鄉市雙鳧鋪鎮某村的­受訪者表示,2013年,她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在長沙買了房,2019年把戶口遷到­了長沙。這些年,她閨密的父母在農村建­了別墅,她非常羡慕。「我非常喜歡農村的田園­風光,所以也希望今後可以繼­承父親宅基地的使用權,到時在農村建房養老。」

 ?? ?? 不少農村村民本希望遷­往城鎮戶口後,可以獲得城鎮的一些好­處,但事與願違,又同時面臨很難再把戶­口遷回農村的困境;示意圖。 (中新社)
不少農村村民本希望遷­往城鎮戶口後,可以獲得城鎮的一些好­處,但事與願違,又同時面臨很難再把戶­口遷回農村的困境;示意圖。 (中新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