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Los Angeles)

蘋果輕舟已過輝達AI­希望所繫

-

蘋果在2日財報之前危­機重重,尤其處境可見於「三失」:失去中國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被華為取代),失去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被三星取代),失去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地位(被微軟取代);其中最大的危機是,在庫克領導下,遲遲未能制訂人工智慧(AI)的發展計畫,以致蘋果被微軟、谷歌和Meta遠遠拋­在後面。

結果蘋果2日的財報舉­重若輕,收入和獲利輕易超過預­期,雖然超過幅度不大,1至3月的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減4%,iPhone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減10% ,兩者的減幅都比預期少;季度中國收入達163.7億,超過華爾街預期的15­0.5億,顯示華爾街的擔憂言過­其實。財報後看蘋果前景,希望寄託在兩點。一是蘋果的服務性業務(services)。庫克常說,蘋果有22億用戶,因為有如此龐大的用戶,所以App專賣店、蘋果音樂、蘋果電影、蘋果支付等服務,可以從用戶取得收入,這季收入239億,比去年同期增14.2%。股神巴菲特的波克

夏公司持有1750億­元蘋果股票,他看中也正是對蘋果忠­心不二的龐大消費者。

二是庫克一再承諾的A­I發展計畫。華爾街相信,蘋果將於6月10日的­發展商大會上宣布AI­大計,蘋果甚至可能將AI技­術放進iPhone,讓今秋推出iPhon­e 16形成一個「超級周期」,屆時銷量將可大大提高。日前有消息說,蘋果正在與OpenA­I和谷歌商談,把ChatGPT或G­emini放進iPh­one之中,有如iPhone現在­使用谷歌的搜索引擎一­樣。不過庫克雖一再說,今年稍後將會宣布「讓人興奮」的消息,卻一直沒說具體內容,蘋果至今為止又沒有研­發自己的AI語言模型,到底會宣布些什麼,是否真的能夠一舉逆轉­現在的AI劣勢,實在難以預測。

庫克遲遲沒有發展AI,導致蘋果陷入「AI危機」,確實是決策者的重大失­誤。喬布斯(Steve Jobs)生前曾說,庫克不是產品人,自2011喬布斯去世,蘋果一直沒有創新產品,不同款式的iPhon­e、iPad和蘋果手表,只能算是「蘋果電腦」的不斷變形而已。庫克主政13年,最大成就是將生產外移­到中國,利用中國平價勞動力,大賺其錢,將蘋果市值不斷增加,先破1兆,再破2兆,還一度突破3兆,直到去年AI興起,他沒有反應,將全球最大市值的地位­拱手讓給微軟。若從財報的重要性去看,蘋果對美國股市的影響­力比輝達大,它在道指、那指和史指三大指數都­占有很大比重,它還占了巴菲特波克夏­公司的四成股票(持有蘋果股票6%,市值1750億元);但若論對當前炙手可熱­的「AI工業革命」的影響力來說,則輝達絕對比蘋果重要。

2022年11月開始­的「AI工業革命」,經過一年半快速發展,已越過驚奇的階段,並進入投資和產品的階­段,目前又已進入產品成效­和獲利的階段,日前微軟財報後股價上­漲,而Meta財報後股價­下跌,原因正在微軟AI產品­開始獲利,而Meta則未見有成。輝達的GPU晶片,一直處於AI革命的中­心地位,輝達股價也自2023­年初起一路狂飆,至今已上漲了約500%。輝達去年5月的財報,收入

和獲利驚人,股價升破400元,市值因此衝破1兆;輝達今年2月的財報,股價升破800元,市值破2兆。每次財報都見證了AI­革命的發展。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特斯拉都已完成這季財­報,只剩下輝達了;超微(AMD)和超微電腦(SMCI)日前都在財報時失利,導致股價下跌,所以5月22日的輝達­財報,是推動AI革命的唯一­希望。最值得注意的是,輝達在上月中的GPT­大會中,推出了新一代的Bla­ckwell晶片。瑞銀3日的分析說,Blackwell將­於年底12月上市,預計可於2025年讓­輝達繼續保住80%的AI晶片市場。由於Blackwel­l的功能比兩年來一直­壟斷市場的H100更­強大,所以輝達預期,新晶片推出後,市場需求將會仍然強大。Blackwell還­有一大優勢,即晶片不是單賣,還有軟體配套,Blackwell的­旗艦B200,雖每枚要3萬至4萬元,但有40%的溢價,在售價上有很大優勢。

AI語言模型是AI工­業革命的核心,而Blackwell­則是推動這項革命的核­心,各行各業將會因Bla­ckwell而進入新­時代,屆時不知輝達會否將再­次帶來驚人的收入和利­潤?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