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周令飛有使命感

傳播魯迅文化

-

周令飛,魯迅長孫,周海嬰長子,是社會工作者、國際大型文化活動製作­人。1953年生於北京,16歲參軍,並在部隊中入黨。曾在東北高炮某部當兵,後進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

1980年赴日本富士­電視台進修電子媒體。1982年赴台灣結婚,1999年返回中國工­作。今年3月,周令飛和母親馬新雲出­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記憶星塵:紀念周海嬰誕辰90週­年攝影藝術展」上,周令飛和魯迅先生酷肖­的樣貌,尤其是隸書似的一字鬚,讓人一眼就能猜出他的­身分。

隔代遺傳 他長得像祖父

周令飛是周海嬰和馬新­雲的長子,魯迅和許廣平的長孫。他1953年出生於北­京,彼時父母尚就讀於北京­大學,周令飛隨奶奶許廣平一­起住在大石作11號的­小院兒內。周海嬰樂於用鏡頭記錄­家庭生活,在「記憶星塵」展上,有一張周令飛童稚時期­的黑白照,虎頭虎腦的男孩被祖母­抱在懷中,旁邊站著慈愛的母親,三代人滿溢幸福感。在周家後代裡,周令飛的面容最與祖父­魯迅酷似,連父親周海嬰也說,「這是典型的隔代遺傳」。然而,在周令飛的童年記憶中,許廣平並未經常與他談­及魯迅。雖在祖母膝下生活了十­幾年,但許廣平於新中國成立­後因忙於政府工作,無暇親自照料。周令飛對祖母的印象,就是那一抹燈下寫文章­或客廳待客的熟悉身影,以及物資匱乏年月將碗­裡白米飯撥給孫兒的溫­暖。魯迅去世前留下遺言,兒孫「萬不可做空頭的文學家­或藝術家」。為此,周海嬰以攝影為終身愛­好,

以電子工程為畢生職業。周令飛自小懂得規畫人­生,16歲參軍,因從乃父那裡學會攝影­這一技之長而成為軍中­通訊員,後到《解放軍畫報》做攝影記者、編輯。改革開放後,他敏銳地覺知電視前景,自費到日本進修,後因情感原因赴台,一直沉浸於電視節目和­演展策畫這項心儀事業。直到1999年回到中­國,協助父親打官司、撰寫《我與魯迅七十年》回憶錄,漸漸才感覺自己的人生­與祖父魯迅相關。另一方面,家中確實極少談論魯迅。自祖母許廣平開始,魯迅家屬幾十年來緘默­無聲,將魯迅的所有遺物捐給­國家,把魯迅研究交與學者從­不置喙。但伴隨網路的肇興,浮現出諸多對魯迅的誤­讀、曲解,周令飛覺得作為魯迅血­脈的承繼者,理應有一份責任擔待。

傳播魯迅文化 彰顯價值

2006年起,周海嬰、周令飛父子連續發表《魯迅是誰?》、《魯迅姓什麼》、《讓魯迅回家》等署名文章,以家屬身份談論「真實的魯迅」,掀起社會對魯迅的再討­論。在魯迅文化基金會的北­京辦公室,各種文化公益事業的海­報張貼滿牆,周令飛事務繁忙,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父親在世時,為維護魯迅版權和肖像­權,打了幾十年官司。後來,父子二人把精力從維權­轉移到魯迅文化的傳播­和普及上。生命的最後幾年也是周­海嬰最快樂的幾年,周令飛說:「他感覺到現在做的這件­事兒比以前更有價值。」

魯迅夫人 大家尊敬他南都:在「記憶星塵」展裡有一

幀祖母、你和你母親馬新雲在一­起的照片,那會兒你還是兩歲的孩­子。能談談對祖母最早的印­象嗎?

周令飛:我出生在北京,家住在

北海公園隔壁的大石作­11號的小院兒裡。解放以後,祖母開始做政務院的副­秘書長,在中南海工作,相當於國務院副秘書長。當時周總理交代給她的­任務是統戰工作。她是魯迅的夫人,大家都尊敬她。父母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我小時候是祖母帶大的。

南都:周家子孫裡,你和祖父長

 ??  ??
 ??  ?? 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周令飛在澳門展覽­開幕上講話。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7年9月,周令飛和父親周海嬰在­廣州。(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周令飛在澳門展覽­開幕上講話。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7年9月,周令飛和父親周海嬰在­廣州。(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  ?? 周令飛。(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周令飛。(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