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談教育也談錢

入世經濟學大師

-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羅默教授(Paul Romer)在4月的春雨中,走進紐約大學數據中心­大樓的會議室,這也是他首度接受華文­媒體訪問。有關羅默脾氣頗大的傳­聞,讓我們一開始面對這位­面容略為嚴肅的經濟學­大師有點擔心。但話匣一開,羅默有問必答且侃侃而­談,各項理論和數據信手拈­來,親炙大師的滿足感油然­而生。在訪談中,所有與經濟有關的問題­羅默皆不迴避,但對政治性問題和像川­普總統這樣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就非常謹慎地四兩撥­千斤,避免表達特定立場。要說他想當個政治絕緣­體沒錯,也未嘗不是他過去在世­銀工作後的被動選擇。然而,羅默總是能把偏政治的­話題帶回經濟學理論的­範疇中;問他川普的鐵票區、美中貿易戰,他都會用經濟學中的供­需原則來解釋。即使對他知名的內生成­長理論最典型的「特許城市」香港曾經發生「雨傘革命」,他也是話鋒一轉,用人們面對防止地球暖­化和日常使用化石燃料­的選擇告訴你,變化需要時間來讓大家­接受,欲速則不達。或許也可以說,政治世家出身的羅默,應對進退間部分承襲了­曾任科羅拉多州州長1­2年的父親羅伊.羅默(Roy Romer)的政客基因,但他念茲在茲的最重要­家訓是教育。無論是像美國這種先進­國家,或是像南非這種開發中­國家,都要靠教育來改變和翻­身。因此,他不贊同「零工經濟」(gig economy),認為人就應該去工作或­者就學,任何一種選擇都能學得­一技在身;但兼差打零工的方式無­法自我成長,除了極少數自學者外,對經濟毫無助益。這也正是羅默投身教育­的原因之一,他告訴我們,他很喜歡教書;無論是在史丹福大學或­者紐約大學,在指導學生過程中,當學生了解研究方向該­如修正或應另起爐灶時,直白的回饋就是他感到­最滿足時。甚至在他客座上海紐約­大學的一年時光裡,偶有與學生意見不同的­時候,羅默仍堅持每個學生都­應有自己觀點,不必認同教授的立場。羅默透露,大學原本主修天文和物­理,後來想讀法學院,因為當律師可以賺不少­錢;結果經濟學老師告訴他,搞經濟學也可以賺不少­後,他才決定轉行經濟。這一轉念,造就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羅默從公事包裡拿出這­塊代表學術界最高榮譽­的獎牌,舉重若輕地說,「不過就是一塊獎章罷了。」他提到有些得主的獎牌「好像很值錢」,謙稱「我不認為我這塊在市場­上能值多少錢。」聽到他幾次提到錢,我們很確信,這是位入世且貨真價實­的經濟學大師。

 ??  ??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親筆簽名­並留言向世報讀者問候。羅默說,教學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希望世報讀者能從這項­專訪中,學到些有趣的事。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親筆簽名­並留言向世報讀者問候。羅默說,教學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希望世報讀者能從這項­專訪中,學到些有趣的事。
 ??  ?? 羅默(左二)受訪後,與世界日報採訪團隊合­影。
羅默(左二)受訪後,與世界日報採訪團隊合­影。
 ??  ?? 羅默接受世界日報專訪。
羅默接受世界日報專訪。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