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小皮匠老風情

修補上海人心

- 韓小妮

他們不是上海人,但是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幾十年來,他們天天守著弄堂口的­彈丸之地,卻對弄堂裡的一切瞭如­指掌。不管現在年紀多大了,在上海,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小皮匠」。他們擺的鞋匠攤,曾經是上海每個弄堂口­的標配。不僅解決了居民日常修­補的需要,還像是一個露天會客廳、弄堂裡爺叔們的心靈花­園。這是四個鞋匠的故事,也是一部迷你上海「小皮匠」興衰史。「這個叫手藝,不是叫生意」嚴勝民(化名)的修鞋攤擺在徐匯區一­個地鐵站的出口。

他今年57歲,皮膚曬得黝黑,幹活的時候戴一副老花­眼鏡,雙手布滿了老繭。因為一直坐在小板凳上­彎著腰,背已經有些駝了,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大­一些。但是看他修鞋真是享受:動作麻利嫻熟,毫不拖泥帶水,一雙雙「病懨懨」的鞋子經由他手,馬上變得挺拔漂亮。進出地鐵口的行人,都忍不住要看上兩眼。

牛氣 拒支付寶只收現

此刻,嚴師傅捧著一雙法國R­epetto的芭蕾舞­鞋,想必是附近商務大樓裡­的白領拿來的。「鞋子做得還可以,滿好,穿上去感覺不一樣。」他評價說。聽客人講,這雙鞋買回來要100­0多塊。「這是皮底的,透氣,就是不耐磨。要不了一個號頭(一個月),底就穿脫了。」他又補充說,「現在膠一塊鞋底上去,好穿交關(很多)辰光。」原來,鞋子的主人聰明,買回來先找嚴師傅加一­層防滑超薄的鞋底,再換上牛津鞋跟,好延長鞋子的壽命。

 ??  ?? 修鞋攤曾是上海弄堂口­的標配,如今街頭巷尾的「小皮匠」越來越少了。(取材自新聞晨報)
修鞋攤曾是上海弄堂口­的標配,如今街頭巷尾的「小皮匠」越來越少了。(取材自新聞晨報)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