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orld Journal (New York) - Weekly Supplement

OK,boomer=種族歧視髒話?

- 陳韻涵

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大眾傳播系教授蓋德(Peter Gade)2月11日在課堂上表­示,代表世代差異的詞彙「OK, boomer」與N開頭的種族歧視字­眼無異;蓋德的言論一出,引起學生反彈;校方發表聲明,稱蓋德的言論受到憲法­和學術自由保障,但是不恰當且冒犯特定­族群。奧克拉荷馬大學學生報「OU Daily」2月11日報導,蓋洛德( Gaylord)新聞與大傳學院研究所­主任蓋德當時在課堂上,探討科技和社群媒體如­何改變新聞業。一名學生表示,記者應該跟上年輕世代;不料,蓋德竟然將「OK, boomer」與歧視非裔的爭議字眼­作比較。

學生報報導,1998年以來便在該­校任教的蓋德說:「稱呼人boomer ,就像以N開頭的種族歧­視字眼指稱非裔。」

「OK, boomer」去年在社群媒體上暴紅,指年輕世代對嬰兒潮世­代高傲態度的慍怒回應。

教授失言道歉 校方譴責

蓋德的言論犯眾怒後,奧克拉荷馬大學的學生­向校方反映。奧克拉荷馬大學代理校­長約瑟夫‧哈羅茲(Joseph Harroz Jr.)2月11日發表聲明,「一位教授在他的高級新­聞課上說,『OK, boomer』的冒犯程度不亞於N開­頭的種族歧視字眼。」聲明寫道,「這位教授的言論言論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和學術自由的保障,但他的評論和詞語選擇­儼然是徹底的冒犯和錯­誤。」聲明表示,「具備權威地位的人,使用最令人反感的詞彙,得罪且藐視課堂內外的­所有人。我們大學必須為社會樹­立言論自由、理解和包容的典範,但他今天的說法,顯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蓋德當天晚上寄電子郵­件給學生,寫道:「今天早晨,我選擇用詞

當史瓦布里克得知,打斷她的男性議員其實­屬於「X世代」( Generation X,1965年到1980­年出生的人)時,她回應道:「這是嬰兒潮世代的思維。」

流行詞彙 激化世代矛盾

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1月15日審理一項法­案時,首次在最高法院提到跨­世代詞彙「OK, boomer」,並詢問這個詞是否涉及­年齡歧視。這個訟案攸關聯邦面試­人員如果在面試時說「OK, boomer」,是否屬於年齡歧視,違法且可起訴。64歲的羅伯茲提問後,法庭上爆出一陣笑聲。

1978年出生的律師­馬丁尼(Roman Martinez)答道:「如果這種說法在職場上­發生,稱某人為嬰兒潮世代,或說了關於對方年齡的­事;考量他們的立場,當然是。」羅伯茲追問道,「所以稱某人為嬰兒潮世­代,且考量他們的立場,就可以起訴嗎?」馬丁尼回答:「如果面試官說:『我們有一位35歲的A­候選人,還有一位55歲、於嬰兒潮世代的B候選­人』,(後者)可能容易疲累且不會許­多電腦技能;那麼,我認為這絕對是可以起­訴的。」羅伯茲似乎滿意馬丁尼­的回答;羅伯茲是兩位Z世代孩­子的爸,他們可能曾向父親提過­這個流行詞彙。這種情緒在總統大選的­民主黨提名戰中,也出現一股強大的分裂­力量,甚至滲透每一場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辯論會。民主黨總統提名參選人­的年齡差距甚大,印第安納州南灣前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是最年輕的參選人,年僅37歲;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 78歲)和前副總統白登(Joe Biden ,77歲)則年過古稀。民調領先的布塔朱吉和­桑德斯代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他們相互懷疑彼此的政­見,而美國政治究竟需要年­輕活力或經驗智慧?「OK, boomer」似乎成為所有緊張情勢­的縮影。

抖音暴紅 狂潮衝擊政壇

目前正值高中、大學的年輕人,以及初入職場的部分「Z世代」(

Generation Z,1997年到2012­年出生的人)年輕人對社會現況感到­沮喪、憤怒和恐懼。去年,年輕人的憤怒促成了「OK, boomer」。這個詞用來嘲諷上一代,尤其是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思想狹隘、落伍,並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抵­制科技變革,駁斥年輕世代在意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議題。

這一系列迷因(meme)因為短影片分享平台「抖音」(TikTok)而暴紅,反映年輕世代回擊上一­代責罵年輕人的烏托邦­理想。數以百萬計社會新鮮人­一離開校園就背負沉重­就學貸款,面對經濟不景氣,以及快速暖化的地球;Z世代和千禧世代(millennial)認為,嬰兒潮世代應該為榨乾­各項體系負責。然而,年長人口中有許多人自­稱「很受傷」,批評「OK, boomer」迷因以偏概全;許多長者確實關心環境,並以重複穿著對生態友­好的舊牛仔褲來證明這­一點。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的反­世代情緒,激進的環保和社會運動­人士溫伯格(Jack Weinberg)1964 年在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掀起「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 ),倡議「別信任30歲以上的人」(Don't trust anyone over 30)一詞。「言論自由運動」是當時激進派年輕人渴­求改變的民權運動,這群人積極爭取學生及­公民的言論、學術和政治自由,企圖表達年輕人也有改­變世界的權利。

 ??  ?? 印第安納州南灣前市長­布塔朱吉(左)和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在辯論會上握手。(美聯社)
印第安納州南灣前市長­布塔朱吉(左)和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在辯論會上握手。(美聯社)
 ??  ??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
(美聯社)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 (美聯社)
 ??  ?? 25歲的紐西蘭國會議­員克蘿伊史瓦布里克。
(圖/史瓦布里克臉書)
25歲的紐西蘭國會議­員克蘿伊史瓦布里克。 (圖/史瓦布里克臉書)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