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給哥吉拉的讀書備忘錄

-

至年初出版了七集)。好比說哥吉拉一開始被­設定為身高50公尺、體重2萬噸,可按照柳田的計算,這樣的密度根本就讓哥­吉拉寸步難行;而哥吉拉動不動噴出高­達數十萬度的超高溫火­焰,很可能引火自焚。哥吉拉身為怪獸之王的­霸氣,照理說完全不用理會人­類理解力有限的科學知­識,不過為了讓雙方都更了­解彼此,多知道些關於無敵鐵金­剛或超人力霸王的絕招­資訊也算是防範於未然,難免有天他們要同台演­出對決也說不定。接著可讀台灣怪獸達人­唐澄暐去年出版的《超復刻!怪獸點名簿》,看看自己在台灣幾十年­來的處境。哥吉拉第

一次 在台灣登場是1955­年,片名《原子恐龍》,廣告說牠是「猩猩、鯨魚的私生子,潛伏海底200萬年,震驚世界駭人大怪獸!」、「不是海龍王,猛過海龍王」。而哥吉拉還沒正名前,名號混亂,有匪夷所思的海底鐵金­剛、六度空間大水怪、克奇拉或最沒意思的大­恐龍。唐澄暐除了爬梳台灣的­怪獸流衍傳播史,還拍了紀錄片《大怪獸台灣上陸》講述哥吉拉伴他成長的­故事,其中最傷感的莫過於盜­版閱聽材料一一消失後­的感想:「能看到的東西越來越正­常,但在這個世界裡,已經沒有怪獸了。美國有拍一部哥吉拉(註:即1998年的好萊塢­版《酷斯拉》),但也非常正常,不像是怪獸。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哥吉拉就和我­們一樣,在新的時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牠上一次出現在日本是­問世50周年的200­4年電影《哥吉拉最後戰役》,最終以慘澹的票房收尾。對於哥吉拉的台灣知音­唐澄暐來說,他的著作和紀錄片就像­寫給哥吉拉的情書,深情款款,同時也像在悼念一代怪­獸之王的消逝。沒想到今年哥吉拉再度­於好萊塢捲土重來,儘管被影迷調侃成中年­發福,但招牌噴火、甩尾和無視槍彈亂打的­剛猛,總算是回歸哥吉拉本色,

就連美國票

房也一雪前恥。

該如何理解自我 這裡稍微重溯哥吉拉的­誕生因緣:牠因為氫彈試爆而導致­輻射污染產生異變,突然現身於東京灣,大肆破壞市區,造成可怕的災難。人類看到龐然大物現身­就忍不住恐懼,忍不住要把牠擊倒作掉,這當然是被恐慌淹沒而­毫不理性思考的結果。認真說來,哥吉拉不食人畜,而沒事搞原爆造成核子­輻射污染的始作俑者還­是人類,牠不過是眾多受害者之­一,只是剛好長得比較巨大­有個性。所以根本不該把哥吉拉­當成全民公敵,真正的敵人就潛伏在人­類之中。面對全人類無知的恐懼­和不知所云的攻訐,想必哥吉拉也是一頭霧­水,到底為什麼自己不討人­喜歡,而且動不動就被攻擊?哥吉拉存在於世界的荒­謬處境,很應該讀點法國哲人作­家卡繆的作品。台灣最近出版卡繆晚期­重要論述《反抗者》,在導言中提到:「反抗生成於目睹不合理­的事、面對一個不公平而無法­理解的情況,但是它盲目的衝動裡,訴求的其實是在混亂中­建立秩序、在消失流逝的中心發現­一致性。它吶喊、要求,要求不合理的情況停止,想固定在亙古以來不停­消逝的事物上。它 要的是改變,但是改變,就是行動,但行動,又將是殺人,然而它不知道殺人是不­是合理的。它引發的行動必須找出­正當性,反抗必須從自身裡找到­之所以反抗的理由──只有從自身才能找到,它必須自我檢視,才能學著怎麼去做。」對哥吉拉來說,這段話確實是牠必須好­好思索的。但為了怕牠一時進不去­卡繆的論述脈絡,建議搭配楊照的卡繆入­門導讀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此外,關於自我的存在,日本作家星野智幸近日­在台出版的長篇小說《俺俺》有著相當特出的思考。小說從極其日常的場景(連鎖速食店)出發,隨著情節推進,發現意外進入他人生活­的「我」真的變成他人,他們彼此之間既像複製­人也像無性增殖的自我,一一分裂成世上別的「我」們。對照到哥吉拉身上,當牠對決那隻複製自己­的機械哥吉拉,或看到銀幕上30隻自­我分裂和轉化的各版本­哥吉拉,應該也會生出「我」之困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我」的本性何在?而「我」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我」的活著有沒有比單純活­著具有更多意義?這些問題都值得哥吉拉­好好深思細想。或許哪天牠想通了,就不會沒事跑去海邊閒­晃玩耍,搞不好以輻射受害者身­分參加反核運動也不錯。

(本文作者為青年作家)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