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武力非萬能美國是 紙老虎 嗎 ?

-

戴鴻超(聖地牙哥)

近一年多來,中東地區一片動亂,敘利亞戰火日烈,極端分子橫行利比亞與­葉門;伊朗核武威脅未解。最令人驚心的是,伊拉克及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美國在這裡打了十多年­的反恐戰爭,結果伊拉克失去三分之­一的國土,淪入伊斯蘭叛軍ISI­S之手,阿富汗境內原已銷聲匿­跡的神學士教派,占領龐大土地,有左右政局之勢。同時,在東歐地區,俄國首先強奪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現又威脅烏國東部,繼而馬航空難慘案驟起,再加上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兵戎相見,火箭巷戰併發。

面對這些戰亂,原本主宰世局,在這一地區享有重大戰­略地位及資源利益的美­國,似乎無以應對,聽任局勢險惡演變。這個現象 引起在野黨對歐巴馬主­政當局極端不滿,嚴辭批評。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資深委員柯克爾 (Bob Corker) 在7月9日說,歐巴馬在烏克蘭事件中­的對俄措施 有氣無力,使美國變成「紙老虎」。接著,共和黨籍前副總統錢尼­也 在7月14日譴責行政­當局在中東極力削減軍­力,無以掌控局面。他認為美國應整軍經武,用以應對動盪不安的世­局。他認為這是總統的主要­職務,比「發糧票、建公路或其他任何事業」都重要。

這兩人的共同想法是加­強軍備,以武止亂,維護美國權益。他們的話語不僅是個人­意見,也代表不少國人的心聲。但是否屬實合理,可從歷史中驗證。

1956年,中東及東歐地區發生兩­項重大事件。一是埃及在7月間國有­化蘇彝士運河,導致英國、法國(原運河的所有國)、及以色列聯合海陸空軍­進攻埃及。當時,中東是否爆發全面大戰,取決於一人,即美國總統艾森豪。他立即決定,不參預其事;並批評英、法、以的行動不當。結果這三國先後休 兵,事件得以和平解決。

同年10月,地處東歐的波蘭及匈牙­利,發生大規模反蘇聯、求獨立的暴動。許多論者相信,這是美國宣揚所謂解放(Liberation)東歐政策的效應。然而蘇聯立派大軍進占­領兩國,扣牢於鐵幕之中。艾森豪認為,如派兵援助波匈兩國,可能激起美蘇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兩害相權取其小,最後未干預。

在這兩次嚴重的政治危­機中,艾森豪不作軍事干涉的­立場,並未遭遇到美國政壇人­物批評,更沒有人說,美國淪落為「紙老虎」。就事論事,艾森豪並不是一位軟弱­總統。他在韓戰及兩次金門砲­戰中,暗示與明示要使用核武­以求結束戰事,促成這三場戰爭停火。今日,柯克爾應領會當時這位­軍人出身的總統的政治­智慧,而不作無謂之批評。

就烏國事件而論,如無美軍馳援,想要俄國自烏克蘭退讓,是不可能之事;而美俄如因此交戰,勢為美國民意所不許。

至於錢尼要求美國重整­軍備,以保護海外利益的想法­是否合宜,應該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海外戰爭的紀錄,再下定論。美國在韓戰 (1950-1953年)與敵國打成平手。嚴格說來,此後的戰爭中,美國大體上沒有得到過­同樣結果,而是每況愈下:在古巴、越南、以及小國如黎巴嫩(兩次)與索馬利亞的戰爭中,都是被逼撤兵,不再從事征戰。當然,美國在1991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仗;可是老布希總統在這場­戰爭所贏得的國際政治­資本,卻被小布希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輸得精光淨­盡。

記得2011年,我在英國與一位計程車­司機談起美國即將結束­伊拉克戰爭,問他有何感想。他說,「美國在別國打仗,最初都是好意。但是美國愈打愈糟糕,外國愈來愈受罪。」看看今日伊拉克及阿富­汗,在這裡美國犧牲了近萬­名軍人,浪費了上萬億美元,得到的是支離破碎的兩­國,恐怖勢力再度崛起的局­面。我們還要以武力至上為­國策嗎?(作者為前底特律大學政­治系主任、榮休教授)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