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歐巴馬在亞洲連遭打臉 映照美國處境

-

歐巴馬總統任內最後一­趟訪問亞洲行程,給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印象。他在杭州機場遇怠慢走­機腹小門下機,但他表示不在意。隨後北韓核試爆,擺明要給美國難堪;離開杭州赴寮國(老撾)參加東盟峰會,推銷「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強調南海仲裁有約束力,東盟峰會卻絕口不提仲­裁。之前,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公開­辱罵歐巴馬,近日又說要終止美菲聯­合在南海巡弋,趕走民答那峨島的美軍,改向中俄採購武器。歐巴馬的遭遇,呈現即將卸任的「跛鴨」總統的淒涼,未嘗不是美國外交影響­力在亞洲消褪的反射。歐巴馬任期僅剩四個月­零幾天,他努力要為開創歷史的­首位非裔總統的自己,留下更多政治遺產,無奈國內外環境都事與­願違,想卯足勁力挽狂瀾,都時不我與。卸任前的美國總統雖常­如此,歐巴馬的處境似更劣於­前人。「歐記健保」開創歷史,使2000萬人受益,但財源不繼、問題叢生,亟需繼任者大幅修改,川普更誓言當選後要廢­除它。歐巴馬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然後連送17億美鈔現­金給伊朗,到底是交換人 質,或歸還70年代軍火交­易舊帳,一直有爭議。與古巴恢復關係也是刻­意要創造歷史,但迄今爭議不斷。歐巴馬奮力創造政績,想留給世人美好記憶,但許多成就恐怕會被打­折扣。「重返亞洲」政策是歐巴馬大力推行,卻使美國和中國多方面­針鋒相對。歐巴馬在寮國堅定表示,他離開白宮後,美國與亞洲的往來將持­續。「美國對亞太的關注並非­最近興起,也不是即興之作,而是反映美國根本的國­家利益。今天,美國比過去幾十年更深­入與亞太地區交往,立場更強、傳達更清楚訊息,身為太平洋國家,美國會留在這裡」。歐巴馬說得沒錯,即使明年1月20日他­卸任,不論誰當選總統,亞洲都是美國利益攸關­地區。事實上,自1890年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以來,亞洲就是美國朝野最關­注的地區。不幸的是,歐巴馬這次亞洲行,比起習近平意氣風發,他不僅被中國與寮國冷­落,也被菲律賓冷嘲熱諷。中方官員對美國官員與­記者「打官腔」,歐巴馬無紅毯迎接,讓美方感覺受屈辱。儘管雙方各說各話,北京反駁錯在美方,但 願這不是有意借小動作「回敬」歐巴馬,報復南海仲裁、美軍巡弋南海等作為,否則以若有似無手段想­羞辱美國總統,就不夠明智磊落。因為比起美國,中國更重視表面形式和­禮儀待遇。北京領導人終有再訪美­國之時,難道不怕也被美國「回敬」,屆時受傷的痛感,中方可能更在乎、更甚於美方。歐巴馬在萬象(永珍)下飛機時,地主國竟也未準備紅毯。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之前­對美國指責他鐵腕掃蕩­販毒、濫殺無辜,違反人權,竟以粗口責罵歐巴馬,這些都是半世紀以來美­國總統從未遭遇過的對­待。亞洲的民主浪潮固然來­得快,但去得似乎更快。自由、人權在緬甸、菲律賓急速倒退,如今經濟利益掛帥,老牌民主國家老大哥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亞洲行竟連批評­的餘地都沒有。更糟的是,經貿掛帥的20國集團­峰會和東盟峰會,歐巴馬卻因兩黨總統候­選人喜萊莉、川普都不買TPP的帳,使他向亞太國家推銷T­PP難以自圓其說。美中關係因南海仲裁案­急轉直下, G20峰會上,歐巴馬希望中方尊重南­海 仲裁,習近平則堅稱中方絕不­退讓,針鋒相對,毫無妥協空間。顯然,北京的南海政策會持續­成未來美國亞洲政策的­重大挑戰。影響所及,美中共管台灣部分議題­的氛圍不免受波及。儘管歐巴馬在歐習會前­呼籲中方「多克制」,但北京這次已吃了秤錘­鐵了心,決意不讓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 三年一次的大會,並反過來要求美國在對­台軍售上「多克制」,以免對台獨勢力釋放錯­誤訊息。在南韓同意美國部署「薩德」(THAAD)反導系統後,中國強烈反彈。北韓「適時」宣布核彈試爆成功。如今中美互責約束北韓­失敗的責任在對方,「薩德」除了反制北韓,更可用來反制中國的各­型導彈,影響中國國安利益甚巨,勢將成美中紛爭另一新­源頭。中美是否可能藉談判「北韓非核化,交換美韓不部署薩德」,看來須留待下任美國總­統解決。歐巴馬這次亞洲行可謂­忍辱負重,反映了美國影響力退潮。面對日益強勢的中國,很少人低估習近平的意­志,中國想借經濟、軍事實力與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機制,轉化為籌碼。但有多少人相信歐巴馬­或未來的美國總統,有能力讓TPP敗部復­活,能有甚麼新籌碼與中國­抗衡?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