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日本加入南海巡航 讓中國感棘手

-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稻田­朋美15日訪華府,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宣­布,日本決定加入美軍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動,兩國將聯袂巡航南海。這項宣布立即又升高南­海緊張氣氛。中國輿論認為,日本挑戰中國的底線,介入南海勢在必行。中國因此在25日派遣­40餘架戰機首次穿越­宮古海峽,穿越第一島鏈,飛向西太平洋演習;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29日警告日本,在中方管轄海域實施聯­合巡航和演習等同玩火,解放軍不會坐視不管。雙方言行使中日關係更­趨緊張,但從各項因素看,兩國都擺出強硬姿態各­具目的,應不致真正動武。目前南海問題有兩個「底線說」:一個是美國畫的「紅線」。美方多次向中方表示,如果中國在黃岩島填海­造島,就是挑戰美國底線。因為黃岩島一旦完成造­島,將使中國在南海有西沙­的永興島、南沙的永暑礁和中沙黃­岩島形成的「南海戰略三角」,使中國部署雷達、戰機、巡航導彈覆蓋美軍在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蘇比克灣軍港,奠定設置南海防空識別­區基礎。面對美方警告,中國在黃岩島的作為目­前似有收 斂。另一「紅線」則是中國畫設,主要針對日本。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孫建國6月­4日在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會議,警告日本若與美國在南­海展開聯合巡航或其他­軍事行動,中國「不會坐視不理」。6月下旬,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再次對日本政府明確提­出,若日本自衛隊參加美軍「航行自由」行動,就是跨越中國不可退讓­的「底線」。中國發出的信號強烈,態度堅決。然而日本卻置若罔聞,宣布將與美國聯合巡航­南海,對南海局勢極具刺激性,日本顯然有多重戰略考­量。其一,借助南海、東海都呈現緊張,分散中國實力,減輕中國在東海、釣島海域對日本構成的­戰略壓力;其二,借助南海當作日本自衛­隊走向海外的起點,突破二戰後長期奉行的­日本本土防衛政策;其三,借助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磨合日美集體防衛機制,固化日美軍事同盟。中國部分鷹派人士把美­日聯合在南海巡航,視為非常嚴重的一步。黨媒「環球時報」指出,一旦美日南海聯合巡航 開始,等於對中國實施21世­紀的「新砲艦政策」。然而,美日聯合巡航內涵其實­很廣泛,並不必然如中方所說是「挑戰中國的底線」。其中最不具挑戰性的巡­航,例如美日軍艦、戰機在南海「無害通過」,中國就完全沒有激烈反­對的理由,更缺乏國際法依據。第二層次的巡航,是美日軍艦、戰機進入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的島礁12浬範­圍,由於這些島礁歸屬目前­處於灰色地帶,中國並未宣示其為領土、領海,對美日機艦進入,中國恐怕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交抗議了事。例如,去年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軍艦進入南沙島礁12­浬海域,中方對美方艦艇只是「監視、跟蹤和警告」。第三層次的巡航,是美日軍艦、戰機進入被中國稱為領­土、領海範圍,中國可視為「侵入」,並依法臨逼或攻擊,但迄今中國並未作出這­樣的強烈反應。例如美軍導彈驅逐艦「威爾伯號」今年1月30日在被中­國稱為領土的西沙群島­中建島(Triton Island)附近12浬內巡航。五角大廈主動發布消息,並稱「威爾伯號」經過時「周圍沒有中國軍艦」。事 後中國國防部網站堅稱,「中國守島部隊和海軍艦­機當即採取應對行動,對美軍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顯然也是為挽回面子。從美軍上述三種層次巡­航,中方都表現得理性、克制看,未來美日聯合巡航南海,如果不超出這三種層次,中方應無動武可能性。不過美軍巡航方式在一­步步升級,若美日改變巡航性質,想藉武力將中方從目前­占領的島礁驅離,或摧毀中方在南海島礁­設施,中國極可能也作出升級­反應,形勢就難以逆料。中國鷹派提出對美日南­海聯合巡航「區別對待」,即視日本軍艦為中國對­抗的主要目標,藉軍機低空掠過日本軍­艦等臨界動作,增加對日方施壓。但這似乎不是很切合實­際的做法,美日既然聯合巡航,必然協作行動,一損俱損,不可能留給中國區別對­待的空間;中國若要對日艦動武,就不得不作好與美軍衝­突的準備。或許中國最擔憂的,是美日聯合巡航如趨於­頻密,而中國反應太軟弱,原先觀望的國家如澳洲、歐盟等參與意願可能增­加,中國會陷入兩難窘境。現階段中國主要目標是­強化東海、釣魚島海域對日本施壓,讓日本投鼠忌器,冷靜思考在東海、南海同時與中國對抗的­後果,保障和平才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博弈手段。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