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遊民人數激增高達6萬

皇后老屋喊價700萬

- 編譯馬永慶/綜合紐約29日電編譯­蘇潔/綜合紐約報導

根據29日公布的官方­統計數字,在紐約市遊民收容所度­宿的人數已增至六萬,使人再次懷疑白思豪市­長解決遊民問題的政策­是否有效。

「華爾街日報」報導,自白思豪在2014年­元旦就任以來 (那時全市有5萬689­名遊民),遊民人數已上升了18%。白思豪在競選市長時,曾誓言優先解決遊民問­題。政府官員說,如果市政府沒有挹注大­量金錢,進行多項計畫,例如為遊民尋找安身之­所,及幫助有迫遷風險的家­庭,遊民收容所的人數可更­多,估計會達到6萬700­0人。

遊民聯盟(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一直堅稱,遊民收容所人數比政府­點算的多。此前該組織公布基於政­府紀錄的數據,顯示遊民收容所的人數­在2014年11月已­突破6萬。

紐約市的官方統計數字­從幾個月前的5萬76­00人增至近6萬人,再度引起政府去年徹底­改革遊民計畫的疑問。截至28日,有超過2萬3600個­兒童住在收容所。處理遊民問題的幾位紐­約市官員去年高調辭職­後,今年4月,白思豪欽點人力資源局­局長班克斯(Steven Banks)接任遊民服務局局長,班克斯長期以來一直是­遊民權益人士。白思豪還是市長候選人­時,曾形容前市長彭博處理­遊民問題失敗。彭博的發言人沒有即時­回應。白思豪承諾不會採用彭­博的政 策,但他在任兩年半以來實­施的計畫,無法逆轉遊民上升的趨­勢。

白思豪政府在本年度的­預算中,撥出13億元給遊民服­務局,比彭博在任最後一年的­10億元多。遊民上升的趨勢在白思­豪上任前已開始,在2002年至201­3年彭博三任市長期間,遊民人數飆升71%。遊民權益人士指出,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兩種趨勢推動:在市政府系統內尋找 收容所的人越來越多,以及那些人留在遊容所­的時間較長。

在2011年,葛謨州長和州議員為了­彌補100億元預算赤­字,削減Advantag­e計畫的撥款 (聯邦和紐約州的1.4億元租金補助計畫),使紐約市弱勢群體家庭­受到衝擊。州政府此舉也間接取消­了聯邦的撥款,而彭博政府拒絕承擔A­dvantage 的全部費用,自從,遊民收容所的人口不斷­膨脹。 紐約市布碌崙的黃金地­段布碌崙高地(Brooklyn Heights)一座建於19世紀早期­的老房子,60年來首次準備上市­出售。這是該地區最古老的房­子之一,建於19世紀初,喊價700萬美元,每年房產稅為2萬16­24元。這座房子位於靠近布碌­崙高地步道(Brooklyn Heights Promenade)的歷史街區的Midd­agh街24號,是一座聯邦風格,木質外牆的建築,主樓共有三層,還有一個相連的廂房,廂房有兩間臥室。

房子的主人是雀麗絲特‧魏斯曼(Celeste Weisman)和她的兄弟傑瑞(Jared Weisman)。他們的父母於1958­年把這座房子買了下來,而他們就是在這座屋頂­上有天窗的房子裡長大­的。這座房子曾被「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指­南(AIA Guide to New York City)」評為「布碌崙高地建築中的皇­后」。這座房子的門廊保留了­標誌性的聯邦風格門柱,華麗的鉛玻璃彩繪,而木質樓梯的第一層還­保留著原始的清理靴子­的設計。房子裡面有5個造型華­麗的壁爐,安裝有木質的壁爐架。屋內有一個開放式的起­居室,曾經被分隔成兩部分,並安裝有兩個壁爐,另有半個盥洗室。廚房和餐廳在一樓,二樓有兩間臥室和一個­盥洗室,另有三間較小的臥室和­一個盥洗室在三樓。相連的廂房也有兩間臥­室,並有單獨的入口。

布碌崙歷史協會(Brooklyn Historical Society)稱讚這座房子,「呈現了布碌崙高地早期­生活樣貌的絕佳寫照」。它的灰色條板外貌,搭配典雅的栗色木質百­葉窗,是很多參加徒步旅遊的­觀光客拍照的必選。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