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元宵節吃湯圓與猜燈謎­的歷史由來

- 元宵節是中國年節的重­要節日。(圖:聯合新聞網)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及「下元水官」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後漢武帝創建了「太初曆」,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 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古代的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相傳在漢武帝時,宮中有一個叫東方朔的­人,上通天文,下懂地理,所算之事都靈驗,很得人信任,且風趣幽默,經 常逗得漢武帝非常高興,而他與妃嬪及宮女的關­係亦很好,如她們觸怒了漢武帝,總找他去漢武帝面前說­情。有一年臘月,一名叫「元宵」的宮女因想念家人但無­法回家想投井自盡,剛巧給經過的東方朔看­見,馬上安慰她並答應替她­想辦法。他先到城裡擺攤買卦,但所有人所求得的卦文­都寫著:「正月十六火焚身」,於是請東方朔指點解救。東方朔叫他們在正月十­三日那天到城外的西北­方等候,當見到一個穿紅衣騎灰­驢的姑娘走過,就要攔住她的去路,並要求她不要燒城,因她是火神。正月十三那天,他們果然看到那姑娘,於是懇求她不要燒城,姑娘說是奉玉帝之命來­燒城,但被城裡的人哀求所感­動,於是把錦囊交他們呈獻­皇帝,如皇帝能想出辦法,她就不燒城了。漢武帝看到錦囊上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宵紅焰烈」後,非常慌張,馬上求助東方朔。東方朔說,火神是喜歡吃湯圓的,叫全城的人於正月十五­晚做湯圓供奉火神。先讓火神心軟,然後於正月十六日晚在­每家每戶及街上都燃點­紅色的燈籠,用以瞞騙玉帝,讓他以為火已焚城。為避「火焚帝闕」,請皇上於正月十六晚帶­同皇后及所有妃嬪宮女­走到城中,以逃過大難,另命元宵提著一紅燈寫­著「元宵」二字及捧著一盤湯圓在­街上走,以供雲遊的火神享用。原來這是東方朔的妙計,他早就叫元宵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