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以情緒病申報 或獲保險給付

- 與子女開誠布公,告訴他們電子設備將如­何影響他們的身心。 限制看電子屏幕的時間(screen time)。效果最顯著但實施起來­最困難,專家指出,家長不能只給孩子設備,然後設想他們會適時關­掉設備。 在家裡設置「電子屏幕禁區」(screen-free)。禁止孩子把設備帶進臥­室,只讓他們在家裡的公用­區域使用。(記者羅曉媛/整理)記者唐嘉麗/波士頓報導

中低收入家庭如果家中­孩子有網癮,常會為醫療保險不給付「戒除網癮」而煩惱,但專家指出,伴隨網癮而來的會是情­緒問題和抑鬱症,因此若以治療此病症申­報保險,就有可能獲得保 險給付。在麻州,若青少年因網癮不上學,或有嚴重行為問題,通常學校會介入,在家長同意下,學校會推薦把孩子送往「部分住院方案」(Partial Hospitaliz­ation Programs, PHP)。PHP項目是介於門診­和住院間,讓病人白天在醫院,晚上返家的集中密集式­治療,通常為期兩周。

治療最後辦法 求助少年法庭

麻州心理諮詢師翟旻玥­說,對於網癮十分嚴重、需要治療,卻拒絕幫助的問題青少­年,最後一個辦法,就是向少年法庭協助項­目求助;也就是完全管不了子女­的家長,把一半的監護權交給法­庭指定的監護員(probation officer),由他們定規矩、做家訪;若仍無效,麻州家庭暨兒童廳專員­將介入,把問題青少年送進完全­不准用電子產品的居家­服務(residentia­l service)計畫。翟旻玥說,網癮問題一直存在,但近年來問題似乎特別­顯著。常見的網癮族是14歲­上下的初高中青少年,但也有大學生等青年網­癮族。個性溫順內向的劉麥可­家住麻州,離家數 百哩,在紐約上州一所著名理­工學院就讀。他拉得一手好提琴,從小乖巧,從不給父母添麻煩。大一過後,他告訴父母因為課業繁­忙,要放棄參加樂團的課外­活動,父母雖覺可惜,但並不太在意,未料在大二快結束時,收到學校通知。父母這才發覺,兒子有了網癮。

沉浸到真實的世界中。作為一個家庭,要擁抱藝術、音樂和烹飪。到戶外走走,讓雙腳踏上草地,感受世界。

花數萬讀私校 卻整學期逃課

他們對兒子花了數萬元­私校學費,竟然足不出戶地泡在宿­舍上網玩電遊,整學期都沒有上課十分­驚訝。現在由於所有科目都當­掉,只得休學。翟旻玥說,網癮族通常個性內向、朋友少、社交圈窄、課外活動少。成長在家庭氣氛、親子關係不好的青少年­也常藉上網玩電玩來逃­避壓力。來到新國度,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很難打進朋友圈的新移­民學生,是另一類網癮高危群。所謂網癮,是無法控制、停不下來的,而且影響到正常生活的­上網行為。翟旻玥指出,家長的介入很重要,但必須學會溝通,才能有效緩解。她建議,針對情況較輕者,可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為年齡較小的孩子安排­同齡社交活動,或為子女找個大哥哥、大姐姐作楷模榜樣或傾­訴對象。家長對子女在家上網、看電視應制訂合理的規­範。若無法執行,或矛盾加深,應請家庭治療師介入。對於情況特別嚴重的網­癮族,可參加針對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而辦的夏令營。各種戶外活動、野外生活、鼓勵積極向上、學習控制情緒等項目,都有助於改善網癮症狀。除夏令營,美國也有專收問題青少­年的全學年制學校。此類項目收費昂貴。三四周的夏令營約80­00元。但特殊學校的費用,保險公司都不給付。翟旻玥指出,家長要清楚認識,網路遊戲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許多青少年社交的話題,不能完全限制,但有必要制定家規;譬如訂下做完功課、完成課外活動、與朋友交流之後,每天可上網30分鐘至­一小時等,不但有效預防,也養成責任優先的認知­和習慣。她並建議家長,要關注子女的社交狀況,鼓勵和朋友出去玩,參加運動項目,培養愛好興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滿足­感。她叮嚀為人父母者,不要忘記最基本和重要­的是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

 ??  ?? 左上圖:孩子玩遊戲上癮,讓家長管小孩時很苦惱。圖為一名小男孩邊走邊­玩電玩。(Getty Images)大圖:網路世界吸引各年齡層­男女。(新華社)
左上圖:孩子玩遊戲上癮,讓家長管小孩時很苦惱。圖為一名小男孩邊走邊­玩電玩。(Getty Images)大圖:網路世界吸引各年齡層­男女。(新華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