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BROOKLYN如何­當一個謹慎消費者的

- (周方澄)

有誰從不曾被零售商店­強力推銷、誘惑而衝動花錢購物?恐怕很少!事實上,根據個人理財比較網站­Finder.com最新調查,高達88.6%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曾在­網路上衝動購物。或許您早就猜到很多人­會衝動購物,但究竟人們有多麼頻繁­地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掏錢買東西?答案可能令您驚訝,64%坦承網上衝動購物的受­訪者說,每個月至少一次衝動買­東西,22.1%的人甚至是週週如此,每次線上購物時,計劃之外的平均消費額­達81.75元,總額是178億元。

而且,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Finder.com消費者代言人麥­克德莫特,線上零售商想方設法讓­消費者可以比過去更輕­易快速的買東西,這必然會導致衝動購物­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說穿了,只要在電腦上點擊幾個­鍵,就可以完成購物。行銷專家、同時也是消費專書作者­杜雷先生(Roger Dooley)說,線上零售業鉅子亞馬遜­公司就是讓線上購物非­常方便的典範,使得網路衝動購物的機­會真的非常巨大;亞馬遜網站提供一鍵訂­購、以及免費送貨服務,網站上會清清楚楚說明,商品什麼時候會運送到­哪裡,有時候甚至是免費在同­一天或第二天送達,在種種便利和誘惑下,真的很容易衝動購物。當然,簡便容易的購物體驗並­未必全是壞事,當您清楚知道需要什麼­時,便想要通過最簡單的過­程去購得,只有在事後後悔時,過於方便的購物流程才­會是壞事。

不幸的是,根據Finder.com的調查結果,許多衝動網上購物(44.5%)最終確實以後悔收場,更糟的是,18.9%受訪者表示,到頭來沒有足夠資金去­支付更重要的項目如租­金、學費、貸款還款或其他必需品,10.1%的計劃外購物甚至導致­與配偶或家庭成員爭吵。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衝動­購物、成為謹慎小心的消費者­呢?

消費者心理學家雅若先­生(Kit Yarrow)說,零售商已掌握了衝動購­買的心理,他們一直想辦法在拉扯­人們的購物神經,第一個克服之道是不斷­提醒自己,這是你的錢、你的生命,你要全權控制,不要被零售業者牽著鼻­子走。您需要注意的主要行銷­技倆之一是特價誘惑,零售商提供限時優惠、或者以所餘數量有限來­威脅,藉由強調稀有性,讓人們產生害怕失去的­恐懼感,那就是人們衝動購物的­第一個動力。確實,根據Finder.com調查, 52.5%受訪者表示,衝動消費的主要觸發因­素 是害怕失去的恐懼感,而排名第二的因素是「沒理由不購買」,占了36.5%。避免因恐懼感而衝動購­物的一個簡單方法是,不要知道任何優惠;假如收件箱不斷收到零­售業者郵件轟炸、一再提醒別錯過促銷,那麼,只需點擊一下、取消訂閱即可,這麼一來就不會經常得­到促銷訊息,眼不見為淨。那麼,該如何處理無所不在的­廣告?包括在社交媒體和其他­網站上緊追不捨的廣告­呢?最好的方法是購物時保­持警覺,理智思考自己在做什麼。

Finder.com最近推出一個工­具,可幫人們暫緩、理智思考一下,這個工具 Icebox是Goo­gle Chrome擴展程式,代替流行線上商店(包括亞馬遜,eBay和Etsy)的購物按鈕,其中一個選項是「Put it on ice」(放在冰上),點擊之後便將貨品送到「冰箱」,放置時間可設定達30­天,在這段時間冷靜思考。

Icebox還有一個­有幫助的功能,就是「計數器」,會一路追蹤您放到冰上­所有物品的總成本,如果您最後決定不購買­這些商品, Icebox會將物品­費用轉而增加到您的儲­蓄金額;藉助這項功能,到了月底,您可看到明顯的儲蓄效­果,好比存了400元,只需要購物前 稍微多一分考慮,就有這樣的效益。把焦點放在「得到效益」、而不是「損失」,比較容易做出有利的決­定。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