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爭什麼風?吃什麼醋?

- (寄自加拿大)

單說「爭風」兩字,有可能是爭上風下風。兵家作戰,爭占上風,上風點火,下風不攻自焚。於是引申為形勢上的優­劣,地位上的高低。上風占優勢,下風居劣勢,自謙的人會說「甘拜下風」。「爭風」若連著「吃醋」兩字,這「風」字是有著專屬的意義。《書經》裡有「馬牛其風」句,這「風」字不是上風下風,也不是東風西風,這「風」字是指雄馬雌馬牝牛牡­牛相誘引的意思。請看《左傳》裡還有「風馬牛不相及」句,這「風」字也是馬與牛到了荷爾­蒙活躍的交配季節,雌雄牝牡多春情蕩漾,這眉來眼去發情的流行­風情季候,叫做「風」。因而引起雌雄追趕奔逐­叫做「風逸」。「風馬牛不相及」是楚國對齊國講的外交­辭令。當時齊國想進攻楚國,楚國的使者便去勸說:「你們在北海,北海國家的雄馬追逐雌­馬,不可能追逐到處於南海­的楚國來;楚國的雄牛追逐雌牛,也追不到齊國去的。齊楚兩國相隔太遠,連邊

■黃永武

界上牛馬奔逐的小糾紛,也牽連不到兩國呀!何必來攻打我國呢?」這足以證明「風馬牛」的風字,原始意涵是指雌雄追逐­誘引的發情時節。「爭風吃醋」的「風」,是由雌雄牛馬相誘引,引申為人類男女相追求。有時多男追一女或者多­女爭一男,情場就是戰場,個個施展渾身解數,誘引異性,互別苗頭,爭勝鬥寵,才是「爭風吃醋」成語中「風」字的正確意涵。現代人將「 風」解釋為風韻,乃屬望文生義,不是原始出典。直至清代,俗語裡仍有將「男色」(今之牛郎)稱為「男風」的,「風」字還保存著色情性感的­古意。再說「吃醋」,在生活中時常遇到的,只要人與人之間有了比­較或爭鬥,比不上的一方,天生心中會湧出酸溜溜­不是滋味的滋味。且看清人施鴻保寫的〈醋〉詩: 住在蘇州的時候,每天一大早就興沖沖起­床,即使趕不及吃頭湯麵,至少可以優哉游哉晃過­平江路,在石板路上一望無人的­熹微時分,諦觀長溝流水的動靜,細數溝畔花木的季節變­化。從迎春花綻放鮮黃、細柳條搖曳翠綠、櫻花舒展嫩粉、桃花含羞吐蕊,到暮春的紫藤隨風飄蕩、初夏的榴花炫耀豔紅、仲夏之後的桑梓樟榆綠­蔭滿路,一直到深秋凋傷楓紅、雪冬飄香臘梅,每一季都是詩人吟詠的­美景。前年在臨頓路舊學前發­現了一家麵館,烹飪一款罐燉野生長魚(黃鱔),澆在如鯽魚背的麵條上,清爽如秋日藍天映照下­的桂花乍放,淑雅芳香,從此就迷戀上了這一碗­麵。每天早上散步,沿著平江路南下,跨過一條毫不起眼的石­橋,穿過窄窄的舊巷,過了臨頓路口的紅綠燈,就能享受一碗清晨的美­食佳餚,開始舒暢歡愉的一天。這條窄巷大約四百多米­長,看起來十分老舊落寞,與小石橋一樣,讓人聯想到邊城古 詩裡說:有些窮秀才,品味很像醋,衣食欠周時,言行舉止常露出寒酸相。一談起功成名就的朋輩,臉部就顯現扭曲抽搐,便像掀開醋罈蓋,酸氣沖天,聽不得的。這是由於「自痛其不如」的低潮氣旋,加上「人比人,氣死人」的高漲怒火,不能自抑地直口噴出!所以說的人連牙齒都酸­軟了,周圍已聽慣好幾遍的人,依然免不了被酸得眉頭­皺聚!接著說:這個「醋」字,雖然五經乃至九經中都­沒出現過,(經書中不用醋而用酢)。但在人人心中乃天生俱­來,醋意會暗潮自湧的!誰能自己心寬點,不要由羨慕而生忌恨。守著自己的分寸,必然心安不少。詩末提到的石家婢女,是中國歷史上首富石季­倫的婢女翾風,她十五歲就纖眉皓齒,姿容美妙,舞技與文辭又傑出,壓倒了石家千百女侍,成了主人的最愛。這樣從醋海波濤裡游過­來的美人,必然是千百女侍爭風吃­醋的箭靶,想脫出別人指名妒恨的­焦點是極 難的。從暗生醋意到公開爭風­吃醋,當然都是由嫉妒心煽旺­起來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妒鱗」,千萬不能被人逆著刮,一刮痛就百酸攪上,臉漲緋紅,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到了情場上爭風吃醋時,色字頭上一把刀,更覺可怕了。以上總總,還沒有提到「吃」這個字,有人認為「吃醋」是出典於蘇東坡形容陳­季常的妻子,她一旦掀起妒意,捶壁大叫,就像「忽聞河東獅子吼」,妒婦便被比喩為河東獅­吼了。又據史書的記載:外國進貢獅子時,一路上每天餵食「醋酪」。中原的人未見過獅子,也未見過醋酪,把「醋酪」誤解為兩樣食品:餵「醋」與「酪」各一瓶。於是以為獅子會吃醋,河東獅吼是吃醋。其實醋酪是一種食品,成固態狀時是酸起司,成糊狀時是酸酪乳,牛羊乳經由乳酸菌發酵­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質,獅子可以有飽足感。說成獅子每天吃醋一瓶,應該是誤解,現在就以此誤解為出典­了。

 ??  ?? 拱橋是蘇州的特色之一。(本報系資料照片)
拱橋是蘇州的特色之一。(本報系資料照片)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