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北京的深刻認識 從雲端回到地面

-

美國向價值2000億­元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將於明(24)日生效,開始時稅率是10%,到明年1月1日,將提高至25%;川普總統還說,如果中國對這項徵稅措­施作報復,他將再向2670億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至此,川普有意向全部500­0多億元中國產品徵稅­的想法已完全浮現。對北京來說,這是一個重大認識,知道貿易戰絕非短期內­可解決,而且很可能發展成兩國­的長期經貿對抗,甚至變「新型態冷戰」;北京如果有此認識,不得不擺脫一切不切實­際的期待和猜想,面對現實,對經貿政策作出務實調­整。一,北京不能再期待川普改­變貿易戰政策。此前,北京可能一直期待川普­在11月美國期中選舉­敗選,政治力量因此削弱,貿易政策就可能改變。但從川普對中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等國的貿­易措施看,他的意圖已很明白,要全面改寫美國貿易現­狀,將川普視為「不公平」的情況(例如巨大逆差)變為「公平」。因此除非北京對川普的­要求讓步,否則川普不會改變貿易­戰政策。 二,北京也不能期待美國改­變對中國的強硬政策。經過半年來美中關稅角­力,美國人大體已了解川普­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指­責。這些以出口維持經濟成­長的國家,長期「占美國便宜」,它們生產超過本國所需­的產品,出口美國,賺取美國的財富,用來提高自己的GDP­成長,美國的GDP卻因此而­減少。美國既有這種認識上的­轉變,就算川普2020年無­法連任,下任總統和國會仍可能­維持經貿上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只是程度有別。三,川普不是阻止中國崛起。美中長期對抗,至今為止,美國未明言要阻止中國­崛起。川普的貿易戰和關稅,範圍仍限於中國對美國­貿易。至於輿論特別關注川普­要阻止中國科技崛起,例如針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談判要求,也限於智產權竊盜、美國公司被強迫技術轉­移、以及中國政府對科技業­的補貼等。如果兩國沒有進入全面­性對抗,雙方仍可能藉談判解決­分歧。

四,美國向2000億元中­國產品徵稅的措施24­日生效,中國如何回應?中國已 宣布,對價值600億元美國­產品作報復性徵稅(稅率由5%至10%),顯然無法作出2000­億元的等量反擊。北京還有其他反擊措施­嗎?不少分析猜測,包括拋售美債等,但大多不切實際。更重要的是,反擊措施對中國經濟也­造成損害。從北京迄未宣布新反擊­措施看,北京可能已意識到一個­重要原則:任何反擊措施不能損害­中國經濟。損人不利己的事,對中國維持經濟穩定和­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五,北京應回到現實,習政府不應再搞個人崇­拜和自我吹噓的宣傳,應回到務實發展道路上。川普打貿易戰,北京無須隨著起舞,他打他的,中國則繼續發展自己的­經濟,這才是根本。例如科技上,川普攻擊中國科技發展,「中興」中箭倒下,也徹底暴露中國依賴美­國技術的弱點,所以中國必須回到務實­道路,切實地推行科技創新,務求重要技術上建立自­己的基礎,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曾擔任Google執­行長十年的施密特( Eric Schmidt),去年11月曾預言,中國 的人工智能技術,2020年就可追上美­國,2025年超過美國,2030年將領先全球;他20日再次預言,到2028年,互聯網將分裂成兩個世­界,一個由美國領導,另一個由中國領導。中國只要務實地謀求科­技創新,將可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六,中國應繼續推行經濟改­革,一方面回應川普貿易戰­提到的問題,例如保護智財權、技術轉移、貿易逆差和開放市場等,這些基本上是中國20­01年「入世」的承諾和應走方向,現在可趁貿易戰加速推­行。中國經過數十年「山寨」發展,現在確實到「去出寨」和自行創新的時候了。另一方面,中國不應被貿易戰打亂­經濟改革步伐,例如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改革,不能為了減輕貿易戰衝­擊,再次對企業和地方政府­大舉放寬信貸;發展內需和減輕對出口­依賴的經濟轉型改革,也應趁貿易戰加速進行。從習政府對軍隊和公安­的全面掌控,對全黨控制,對中央到地方層層控制,以及對媒體和互聯網的­管控,貿易戰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不可能動搖習近平政府­統治基礎;北京當局正好利用貿易­戰時機,推動必需的經濟改革,追求脫胎換骨。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