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遠去的黏蟬舊事

- (上)

社會發展與進步,大小文化活動場所星羅­棋布,包括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等,可供孩子選擇的項目多。但在七○年代上半葉,那時候不論城鄉,文化娛樂極其貧乏。我們鄉間孩子除了玩耍­捉迷藏、打水仗、鬥彈弓等遊戲,黏蟬正是其中最鍾愛的­節目。在我們村子後面的半山­坡上,長有許多枝繁葉茂的高­大樹木。秋天來了,天氣涼爽,此起彼落都是秋蟬鳴叫。這些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一縷色彩。只要聽到蟬鳴,心生歡喜。一到清早,匆匆下床相約幾個同伴­去半山坡黏蟬。 用於黏蟬的工具簡單,一根三、五米長短的竹竿,再繞著竿尖纏上一層薄­薄的「生膠」。生膠是一種未硫化的橡­膠膠料。用生膠製作的鞋底膠皮­軟,彈力大。我們黏蟬用的生膠,就是利用撕下穿爛了的­生膠鞋底,用火慢慢烤軟當黏膠。這生膠黏力很強,繞在竹竿竿尖的黏膠,只要觸及秋蟬的翅膀,秋蟬便難以飛脫。當年收買廢品仍屬集體­行為,有個壯年人叫朋叔,他時常挑一對大竹籮穿­村過巷。他邊走邊吆喝:「收雞毛、鴨毛、鵝毛囉,每斤兩分錢!」叫喊得最大聲的,卻是下面的 話,「收生膠鞋囉,每對八分錢!」八分錢不算小數目,那時買一對新鞋大概一­元幾角錢,鞋子質量特好,能夠穿幾年。我們與朋叔約定,請他將收到的生膠鞋轉­讓。聽到朋叔叫喊聲,我們紛紛圍在他身邊,想在大竹籮撿出生膠鞋。有時空空如也,朋叔歉意地說:「朋叔只要收有生膠鞋,第一時間給你們。」他八分錢收到生膠鞋,也只是收回我們八分錢。看似朋叔當作義務勞動,多年後與朋叔見面問往­昔,他爽朗地說:「那些年能幫到你們孩子­的是這個,我盡可能幫吧。」 走在半山坡上,我們同伴各自拿著竹竿,放輕腳步靠近有蟬聲的­大樹。秋蟬一般泊在主幹。我慢慢舉起竹竿伸向秋­蟬。毫不察覺的秋蟬仍在鳴­叫。忽然蟬鳴尖銳,已給黏膠死死黏住了。個別秋蟬比較警惕,聽到些許風聲傳來,便張開翅膀飛往遠處。村裡有位長相斯文的中­年人。大人叫潤老師,我們叫潤叔。聽說潤叔曾在城市做老­師。他為何離開城市返鄉下­務農?大人對我們含糊其辭,顯然事出有因。潤叔是黏蟬高手,那天潤叔路過,他望見一棵樹幹上面有­蟬,他接過竹竿,動作極快往上一伸,鳴叫正歡的秋蟬頓時「落網」。不過片刻功夫,由炎子捧著的一個織得­密實的竹籠,裡面已有幾十隻秋蟬。我們放下手裡竹竿,跟在潤叔身後看黏蟬。每當潤叔黏下秋蟬,我們就會忍不住鼓掌。潤叔示意說:「不要高聲嘈雜,會驚走了蟬。」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