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New York)

只喊加油最 子女心 傷親子對話

坦誠傾聽開啟溝通路

-

特派員黃惠玲

剛從學校放學的小松哭­著告訴媽媽,「媽媽,我在學校被人欺負了」,媽媽聽了告訴小松,「孩子不要哭,你要勇敢一點」,小松原本想跟母親說出­自己難過的事情,以及為什麼哭泣,卻因為媽媽說「你要勇敢」而強忍內心情緒。許多傳統的華人父母都­跟小松的媽媽一樣,處理子女情緒反應時,總習慣告訴孩子「不要哭,要勇敢」,然而這種缺少傾聽,也沒有真正「對話」的親子關係,卻往往是導致親子疏離­的源頭。親子溝通專家李崇建於­世台生命基金會主辦的­芝加哥「為孩子深層幸福開啟對­話」講座中,深入淺出分析介紹「良好對話」與「培養內在」的關鍵與重要。他說,「父母從小怎麼對待子女,怎麼對孩子表達難過、挫折、痛苦,就形成了孩子的內在」,爸媽告訴孩子「不要哭,要勇敢」,孩子其實還是會感到難­過,在父母的告誡與情緒無­法得到宣洩下,無形中迫使孩子認為自­己做不到勇敢而感覺差­勁,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把情­緒向父母傾訴,並可能成為一個「封鎖情緒」的人。然而情緒封鎖的後遺症,是讓孩子再也沒有機會­認識自己,別說內在的養成,連基本情商處理能力恐­怕都有問題。李崇建提到自己剛到台­灣一所特殊學校當老師­時,遇到一名父親是台大教­改前輩教授的學生阿詢,有一天,他將阿詢的作業簿圈出­30餘個錯字,規定他每個錯字罰寫一­行;阿詢告訴老師「我寫不完」,李崇建告訴他「這是功課,你必須完成」。阿詢很氣憤的說自己不­可能寫完,老師也很堅定的說,非得寫完不可;他並不放棄,一再表示寫不完。李崇建也不妥協,一再強 對話的五個層級,為人父母應深入了解學­習。(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調他非要完成。阿詢後來氣憤的回到座­位上寫功課,然後冒出一句「我今天大概是最後一次­上課了」,李崇建說「為什麼?可以告訴我嗎?」阿詢回答「告訴你有用嗎?」老師:「你不說怎麼知道沒有用?」阿詢哭著說,「我剛剛就說了,我寫不完呀!你根本不聽!」從阿詢的回應中,李崇建突然感到五雷轟­頂,頓悟發現「我的童年常常不被理解,每次告訴大人我做不到­或我不行時,大人總說,你要加油,你要努力,你要勇敢,你看古代誰誰誰,就是吃了苦才成功」,沮喪的李崇建回憶,當時自己不僅沒有得到­安慰,更因此感覺原來家人並­不關心他,而只在乎他有沒有做到,是不是成功。李崇建從阿詢的身上,開始反思為人師長、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期望,也照顧到學生、孩子的真正心聲與需求。他接著分享了一個實際 輔導案例,一位在教育單位當官的­父親向他求救,「孩子在外地唸書,但幾乎不與父母聯繫,每天送簡訊也從來不回」,李崇建問這位爸爸,你都傳些什麼內容的簡­訊?父親說,「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加油!青春易逝、韶光不再」等,李崇建聽了後,只問了這位爸爸一句「你愛他嗎?」父親回「當然愛呀」,接著李將爸爸的手機拿­過來,寫了「兒子,爸爸很想念你,冬天到了要穿暖一點,爸爸很愛你」,當晚兒子馬上就打電話­回家了。輔導過數千件親子與師­生溝通障礙個案的李崇­建說,華人父母總是以指責的­方式向孩子「示愛」,其實是很容易形成子女­的負面心裡,而怎麼樣正確的跟孩子「對話」,是為人父母必須學習的­功課。帶過許多多動症(ADHD)孩子的李崇建說,腦神經科學家研究指出,多動症兒童的起因,95%都是來自爸媽的應對,父母在家越喜歡說道理,越喜歡指責,孩子多動症機率越高。總是考試成績不好的小­梅是李崇建曾經輔導的­個案,她不愛上學,學習容易分心,父母則總是告訴小梅,「你加油,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卻從來沒有人想要了解「你發生什麼事?」,透過改變方式的對話,從各個層面了解小梅學­習欠佳的原因,並逐一打開她的為自己­設限的障礙,幾個月後,小梅成績大幅進步。 李崇建說,過去是「聽話的年代」,教養方式著重「威權、聽話」,現在已經是「加速的年代」,「和諧的對話」才是新年代的教養作法。被認為有「問題」的孩子,最常談到的是「我沒有辦法跟爸媽講話」,因為只要一說話,父母就是「說道理、解釋、責怪、忽略」。李崇建提出了四大對話­原則,包括「前三句不要說『你覺得呢?』」、「不說道理,不給答案」、「不要引導到自己的期待」,以及「不問為什麼,且不要解釋」,做為家長參考。李崇建也分享了五種對­話的層次與脈絡,第一層是「普通的對話」:給建議、敷衍、說教、指責;第二層是「深刻的對話」:讓人有感受、深刻的言語、讓人覺知;第三層「討論式的對話」:交流觀點、期待、感受;第四層「面對問題的對話」:不遵守規矩、犯錯了、生活的偏差行為、沉迷等;第五層「冰山層次的對話」:解決深一層的問題。他補充,所謂深刻的對話叫做「讓一個人有感覺」,「好奇」是開啟對話的最佳方式,灌輸觀點而不是交流觀­點,往往導致親子間的溝通­不良,保持對孩子話題的好奇­心,讓孩子可以跟自己交流­感受,才是成功的「對話」,等培養成功「深刻對話的能力」,親子間的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他接著舉例說明了「深層對話」。一般第一層的對話模式:姊姊說討厭弟弟;父母答,要相親相愛,要愛護弟弟,你看古時候孔融都知道­讓梨……。深層對話模式:姊姊說討厭弟弟;父母問,發生什麼事情呢?何時開始討厭弟弟?你看到弟弟會生氣嗎?每次都會生氣還是只有­幾次?對話需要學習,父母只要學習到如何轉­換與孩子的說話方式,親子間的溝通大門,就有希望暢通打開。

 ??  ??
 ??  ?? 孩子向父母述說難過情­緒時,如果爸媽沒有辦法以正­確的「對話」處理,容易導致孩子隱忍痛苦­而無法認識自己。 (Pixabay)
孩子向父母述說難過情­緒時,如果爸媽沒有辦法以正­確的「對話」處理,容易導致孩子隱忍痛苦­而無法認識自己。 (Pixabay)
 ??  ??
 ??  ?? 李崇建在芝加哥的演講,吸引許多家長到場聆聽。 (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李崇建在芝加哥的演講,吸引許多家長到場聆聽。 (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