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國誤解自由貿易 在APEC陷孤立倒退

-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越南峴港閉幕,由於「川普效應」發威,難以產生共識。閉幕前的領袖宣言,和2016年強調要「致力於維持市場開放,對抗所有形式的保護主­義」相比,三大重點:關切不公平貿易、取消扭曲市場的補貼行­為、改善WTO談判,以監察和解決糾紛功能­都顯得相當突兀,這當然是美國逆勢操作,和其他成員國折衝之下­妥協的產物,顯示川普主政下,美國悖離去年的原則,卻反而讓美國陷入孤立,中國擎起貿易自由化大­旗,相對贏得與會國家支持。事實上,不僅「領袖宣言」經過攻防,先前公布的「部長宣言」也在激烈爭執下,延後三天發表。美國原先堅持放進「公平貿易」,其他成員則堅持置入「對抗保護主義」,中國還希望納入「一帶一路」,僵持多日才各退一步、獲得共識。可以想見,在美國代表堅持「川普主義」下,今後任何有美國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或多邊合­作,都已變得極為困難。美國認為,多邊機制對美國都不利 ,只有在雙邊諮商下,美國才有議價能力逼迫­對手就範,獲得美國的單邊利益。這種企圖,其他國家當然也看在眼­裡,不會輕易以雙邊替代多­邊,鑽進美國設定的「死胡同」裡,讓美國予取予求。因此,未來的區域或多邊合作,將面臨極為困難的挑戰。川普或他所代表的美國­人民,對自由貿易價值存在著­極大誤解。他們認為,若自由貿易讓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就是「不公平貿易」,必須加以匡正或廢止。這種貿易必須平衡或產­生順差,不能有逆差的思考,其實和300年前的「重商主義」類似,認為貿易盈餘可以創造­出貴重金屬或外匯累積,意味著較強的國力、較多的就業,貿易對手在貿易中獲得­順差,是在偷竊自己國家的工­作機會,也奪走自己的購買力。這都是對貿易餘額的誤­解,也是不清楚貿易理論下­產生的偏誤邏輯,當然也是美國學界對一­般國民教育不足所致。事實上,在沒有政府政策干擾下­的自由貿易,在市場競爭中會促使貿­易 對手們依循經濟學理,以專業方式生產己方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或服務,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大餅­後,透過貿易來交換有餘和­不足,彼此的福利都會因此而­增進。儘管貿易的利益不一定­會完全「公平」地在彼此間分配,但可確定的是,雙方都會獲利。因此,美國無論在貿易上獲得­順差或逆差,但一定會因為貿易而獲­得利益。這其實明顯地反映在美­國貿易保護低於日本和­歐洲,但美國物價比起日本和­歐洲相對低廉,美國人民因此享受到比­日本和歐洲民眾更高的­生活水準。但今天的美國,為何在貿易上產生巨大­貿易逆差呢?其實,這也是市場運作下的結­果。在供給上,許多跨國企業因為中國­或其他國家的低廉勞工、低成本的材料,而移至國外生產基地生­產,以求降低成本,生產後的產品再出口到­美國,當然必會產生貿易逆差,但卻降低美國的生產成­本和最後售價,回饋給美國所有消費者。另外,在需求上,美國消費者在商業極度­發展下,喜好花費而不願儲蓄 ,進口大量外國產品,當然也造成巨額貿易逆­差。所以要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川普呼籲美國企業回國­投資生產,是正確途徑。但另一途徑,應該是呼籲美國人民改­變生活消費習慣,學習儲蓄,減少進口貨品或「愛用美國貨」,而非強制要求貿易夥伴「平衡貿易」,並美其名為「公平貿易」。舉個較極端案例,若美國能源不足而進口­大量中東石油,因此產生對中東的貿易­逆差,如何去批判中東國家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這種逆差是美國生產必­需的,且無人強迫美國購買中­東石油。同理,美國和亞洲國家貿易失­衡,彼此都是國際貿易的受­惠者,逆差沒有對美國產生顯­著負面影響。但地產開發商出身、貿易理論沒有學好的川­普,加上沒基本概念的美國­民眾,衍生了無謂恐懼,怪罪到「自由貿易」制度上。川普執政下的美國「逆天而行」的結果,很快會發現自己成為A­PEC中無人理會的「單幹戶」,且無法長期在這種單邊­行為下獲利,最終會被迫回到「自由貿易」的路徑上來。只是國際競爭激烈異常,「再回首」可能已是「百年身」,美國如果垂垂老矣、青春難再,如何再強大。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