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淡淡君子風神

- (寄自堪薩州)

微信公眾號裡常流傳著「民國最後一個才女」和「寫小楷的女子最美」之類譁眾取寵的題目的­文章。「旅雁難忘北,江流盡向東」, 張充和先生魂歸故里,和她的姊妹團聚去了。她肯定想不到自己身後­會在這些「小資」和「偽小資」人群中這樣「走紅」。一天一個朋友問我,張充和先生被稱為「當代小楷第一人」,她的書法,不如王羲之趙孟頫好看,甚至顯得有點平淡,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評價這麼高?我恰恰覺得張先生的字,好就好在一個「淡」字。一般人都喜歡秀美綺麗­或是雄渾勁挺的字。但是有的字把鋒利的「勁」和「麗」化去了,比方弘一法師晚年的字,並不是通俗意義的「好看」,但讓人感覺平靜安寧。張先生的字也有這種氣­質。張先生的字可以用沖淡­疏朗、古雅靜穆這幾個字來形­容。她受魏碑隸書影響深,氣質上很像明代的書法­家王寵。王寵是蘇州人,張充和也在蘇州九如巷­長大,除了自身修養和氣質,大概也受江南文氣薰陶,一脈相承。評論家說王寵的《南華經》有「淡淡君子風神」、「得道家真氣,神品也」。為什麼說是得道

■楊琳

家真氣呢?因為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正是由於道家的推崇和­宣揚,千百年來,樸素恬靜的「淡」的美學,逐漸被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階層接受,並且公認為是極高的審­美境界。作品有淡然高逸之氣的,還有元代畫家倪瓚。最近幾期的《鏘鏘行天下》節目裡,竇文濤和兩位嘉賓到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家中拜­訪,在帕慕克的書房裡居然­看到一幅倪瓚的畫。帕慕克說他研究中國畫­四十多年,感覺中國畫是走不出去­的,好像無邊無際。他很喜歡倪瓚的畫,認為非常「不俗」。可見中外文人可以跨越­文化差異而氣息相通。倪瓚是無錫人,喜歡畫太湖山水,他的畫風疏淡,是最善於運用留白的畫­家之一。有意思的是,張充和先生在耶魯大學­的最後一個「入室弟子」蘇煒說,如果說大歷史是一幅中­國歷史畫卷上的真山真­水的話,張充和就是真山真水之­間的留白。他還說,如果說各種經世致用的­學問,各種名人達人的行止,是歷史的有用的「用」,張充和這麼一個人物就­是無用之用的「無」。我覺得這段話說得特別­好,正符合道家的無用是大­用,淡極是至美的精神。「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不管是書、畫還是其他的藝術形式,藝術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精神和氣質的自然流露。而那看似無而其實意境­裡有的留白之美,不光是張充和先生書法­藝術之美,也正是她淡泊謙和君子­之風的人生之美。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