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竹鄉「三同」小記

- ■張鑒安 (上)

一九七一年三月,大地回春,我們嘉興衛生學校的教­師揹著行李,來到了安吉縣章村公社­長潭大隊採集草藥。這裡是蘇浙皖三省交界,境內的龍王山,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植物資源豐富,尤其是盛產毛竹,有「中國竹鄉」之稱。在當時「政治掛帥」前提下,名為採草藥,總共一個月,卻要用三周時間「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分散到農民家裡同吃、同住、同勞動,通稱「三同」。山民老謝把我和董老師­從大隊接回家中。山區居住分散,他家獨村獨戶,四周築著竹籬,枝蔓纏繞,野花朵朵;屋後是山,門前有小溪,溪上架著小竹橋,是進出必經之路。環境幽靜,重巒疊嶂,彷彿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現實寫照。山村人對教師和醫生素­來尊敬,當他們得知我們是培養­醫生的老師,格外熱情。他們早就為我們騰出一­個房間,架起二張竹床,我們打開背包,鋪上被褥,謝嫂又抱來二條蓋被。下鄉多次,這種情景還是第一回。安頓下來後,坐到廳內喝水聊天。老謝四十開外,瘦長精幹,說話實在。他說:「這裡主要從事毛竹生產,天天爬山,很辛苦,但分紅不錯,每十個工分二元左右。」我們聽來一震,這可比杭嘉湖平原還高­出一倍以上呢!他還說,他們空閒時間用「自留竹」編製竹榻、竹椅、竹籃和竹蓆,去集市出售,增加收入。稍頃,謝嫂端上晚餐飯菜,除了自家的蔬菜、竹筍和雞蛋外,還特地走了半個多小時,從集市買來豬肉,做了一盤炒肉片,為我們「接風」。我們感到不好意思,請她不要特意加菜,她快言快話地說:「你們是貴客,又繳了伙食費,我不能怠慢。」第二天,老謝和其十八歲的兒子­帶我們到較近山上砍毛­竹。但見披山滿谷盡是挺拔­綠翠的竹子,隨風搖曳,波浪起伏,宛如竹的海洋,我倆看得心醉,竟覺砍之不忍。老謝說:「毛竹上都有年份標記,四年以上老竹才能砍伐,而且公社有『商品竹』指標,不能超伐。」啊,原來他們早就懂得「可持續原則」。說話間他選擇一枝較粗­的,用砍刀幾下子就從根部­砍倒,然後我們幫著砍去竹竿­上的所有枝條,再搓除去枝條上的竹葉,堆放在一邊。這樣幹到中午時分,小謝拿出填滿米飯的竹­筒及二個裝著菜餚的鋁­盒,在點燃的竹葉堆上烤熱­分食。半天勞作,已是饑腸轆轆,這頓野炊吃得津津有味。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