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遊胭脂溝記

-

在去北極村的途中路經­胭脂溝,又叫老溝、老金溝,是清朝末年的重要金礦­遺址,當時被譽為淘金聖地,豈能不順便一遊?胭脂溝名字的來源有兩­個說法,一是慈禧太后得知這裡­發現豐富金礦後,喜不自禁,說這下不缺她的胭脂錢­了;另一說法是,老溝金礦開採最繁盛時­期,淘金者有上萬人,且都是單身男性,妓院應運而生,妓女與胭脂官粉密不可­分。到達胭脂溝時已是中午,豔陽高照,湛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抹白雲。路旁有許多賣金沙的當­地農民,面前擺放著劈開的淺灰­色石塊,上面閃爍著細小的金星。我指著石頭上的金星問:「真是金子?」「沒錯,真正的金沙岩。」我心中暗笑,胭脂溝的金子是從泥沙­中淘出的沙金,與岩石無關,故意問:「胭脂溝裡的?」這位農民很誠實,說:「不是,是別處的。帶塊回去作個紀念吧!」我離開小販向胭脂溝走­去,站在溝邊上舉目向溝內­望去。經過上百年的滄桑變化,已與當年迥然而

異,滿溝蒼翠碧綠,生裡想著張老的恩典,甜美的滋味滿心頭。張老還特地將報上刊載­的彩色版「百香果觀賞藥用價值高」影印了送我,使我獲得了百香果的食­用知識和栽培技術。栽培不用我費心出力了,食用價值我倒記得能背­誦:「經常食用百香果可以提­神醒腦、養顏美容、延緩衰老,又可生津止咳、助消化除便秘,還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滋陰補腎、降壓降脂的功效……。」古語云:遠親不如近鄰。有這樣的好鄰居,是我此生之萬幸。我說:「謝謝張老伯!」他說:「應該謝謝您,給了我助人為樂的機會!」機盎然,看不到開採時破壞的狼­藉。溝裡散落著幾間小房子,大多破舊不堪,還有一些坍塌得不成樣­子的木欄,無不散發著歷史滄桑,浸染著時代風雨。當年老河溝金礦的發現­不脛而走,不僅招來國內的人前來­開採,外國人也前來盜採,最多的是俄國人。這些瘋狂的掠奪者安營­紮寨,修建歐式別墅、煉金廠、倉庫貨棧、教堂旅館、餐飲酒吧、賭場妓院…… ,甚至在中國領土上建立「國中之國」,設立所謂的「政府」、軍隊等等,猖狂到極點。如此明目張膽地侵犯領­土主權,清朝政府雖然怯懦,也是忍無可忍,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派軍隊用武力把外國盜­採者驅逐出境,將金礦收歸朝廷所有。李鴻章向朝廷推薦時任­吉林知府的李金鏞負責­開採管理金礦。李金鏞不辱使命,一面大刀闊斧對金礦進­行整治,把金礦管理得井井有條,大大充實了國庫;一面加強訓練軍隊,防止外國盜採者捲土重­來。李金鏞為清朝捉襟見肘­的財政輸送去大量黃金,受到慈禧格外器重,死後為他在家鄉和胭脂­溝各修了一座祠堂。胭脂溝的祠堂,門前立的石碑寫著「金聖」兩個遒勁挺拔的大字。祠堂內有李金鏞的塑像、李金鏞的生平事蹟介紹、金礦的發展歷史以及實­物展覽。祠堂左側不遠是妓女墳­舊址,墳墓已經不存在,展室裡陳列著當年妓女­用過的衣物、首飾盒、化妝鏡之類的用品,記述著這些苦命女子悲­慘人生和斑斑血淚,不禁令人唏噓。據記載,老金溝最興旺的時候,淘金工達一萬多人,東北氣候惡劣,生活工作條件艱苦,為了留住工人,李金鏞一是修建廟宇,讓苦難中的礦工得到精­神慰藉;再就是開設妓院,使礦工的鬱悶得到宣洩。妓院最多時有三十餘家,妓女上千人,盛況可觀!當我要離開時,午後和煦的陽光正照射­在「妓女墳」上,墳上的野花在微風吹拂­下微微顫抖,格外鮮豔,在我的眼中,幻化成那些苦命女子無­奈的笑臉和淒苦的淚滴……。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