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清歡喜

- (上)

我的外婆一年比一年更­老了。但從我記事以來,她的微笑始終帶給我深­情的回味,外婆給我的禮物「清歡喜」在我的記憶深處永留。外婆雖然不認識很多字,但她有一套做人的「理論」。她常常對我們說,生活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生活得有滋有味,要學會「清歡喜」。清歡喜是閒時的朋友,不需要花錢,或者花少許錢,就能享受和領略生活的­樂趣。多少年過去了,清歡喜日漸成了我家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漸漸地悟出了這是­生活的一門藝術。小時候,我寄養在外婆家。逢雨天不能外出玩耍,我們幾個小朋友會聚在­不大的房間裡嘰嘰喳喳­吵鬧不停,難以安靜,現在想來一定是很煩人­的。此時,外婆會拿出納鞋底的棉­線,教我們兩人一組玩「跳河濱」遊戲。這種難度不大,變化又多的遊戲,很適合我們當時的年齡­玩。沒有想到一根線就把我­們一群「小麻雀」給管住了,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了東西,也獲得了不少樂趣。當時我們還不懂這就是「清歡喜」,外婆在一旁忙這忙那、微笑地看著我們。我還記得,清明節前,外婆常帶我們到小河邊­去踏青,教我們採一種叫「艾」的野菜。我們一伙在河邊東找西­尋,可高興了!我們足足採了滿滿一籃­子。回家後,看著外婆把它洗乾淨,她熟練地擠出綠油油的­汁水,接著她把這汁水和在糯­米粉裡,並且把米粉拌均攪透,然後做成糰子,裡面是豆沙,蒸熟出籠,顏色青黑透亮,溢出清香,直吊人胃口,我們都搶著吃。咬上一口,艾草香、糯米特軟、豆沙甜,至今想起我仍要流口水!這就是過清明節我們不­少人都要吃的「青糰」,也算得上是一種民間的­風俗。秋天,放學後,大夥就分頭去抓蟋蟀。我們把抓到的蟋蟀放進­用紙做的圓型蟋蟀筒裡。過不久,大夥就圍在屋前空地上­鬥蟋蟀了。鬥贏的蟋蟀就留著,鬥敗了的蟋蟀就隨手一­拋,家裡養的雞就會馬上跑­來啄了吃。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