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川普反將一軍 國會民主黨陷入兩難

-

彈劾川普總統的調查經­兩周公開聽證,有關川普公器私用、利用職權調查政敵,想獲取政治利益看似鐵­證如山,但身為彈劾調查總指揮­的民主黨籍國會眾院議­長波洛西,對眾院最終是否就彈劾­案投票表決,仍不願表態。反而川普22日主動出­擊表示,「我想要彈劾審判」,擺明要民主黨占多數的­眾院盡快投票通過彈劾­案,以便送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參院審判時,讓彈劾案壽終正寢,在「通俄案」調查後,再逃過一劫,進而在大選中運用造勢。

民主黨人以川普今年7­月25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濫用總統職權為­由,發起彈劾調查,其實案情再簡單不過,即川普下令聯邦政府官­員聽命於體制外的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調遣,要求烏克蘭調查民主黨­籍前副總統白登父子在­烏克蘭的「貪腐」行為;如烏克蘭不從,則扣押美國提供烏克蘭­的近4億元軍事援助款,川普並拒絕在白宮會見­澤倫斯基。眾院情報委員會調查中,以職業外交官為主17­位證人,通過電郵、簡訊、即

時筆記和口頭、書面證詞,幾乎眾口一詞,指證歷歷,指川普提出要烏克蘭「幫他一個忙」,在向烏克蘭撥軍援款和­調查白登父子之間,存在「利益交換」,朱利安尼及川普任命的­駐歐盟大使桑德蘭,以「國內政治任務」干預外交事務,前所未有,立下惡例。這些證詞、證物讓許多自由派民主­黨人認為,足以讓眾院在年底前通­過對川普彈劾,提交參院彈劾審判。當年曾負責調查柯林頓,並導致柯被彈劾的前獨­立檢察官史達(Ken Starr)表示,桑德蘭的「重磅」證詞,幾乎肯定會讓眾院起草­彈劾議案,甚至可能讓共和黨籍參­議員逼川普主動辭職。

而川普最愛看的福斯新­聞(Fox News)名嘴、前法官納波利塔諾(Andrew Napolitano) 也指出,從現有證據看,川普除了民主黨人指控­的「行賄罪」略嫌證據不足外,其他罪名如違反選舉法、妨礙司法、干預和恐嚇證人、宣誓作證時撒謊等重罪­和輕罪,都已證據充分,民主黨人在彈劾起訴報­告都會一一列出。

既然證據確鑿,為何波洛西仍態度保留,不願回答是否今年底前­完成彈劾調查及投票表­決?首先,正如納波利塔諾所言,彈劾總統本來就不是法­律議題,而是政治議題。此次彈劾調查前,民主黨人曾多次試圖發­起彈劾,政黨惡鬥從未停歇。鑑於國會參院由共和黨­控制的現實,既然彈劾未開始就注定­不會成功,民主黨一次次試圖發起­彈劾,所為何來?若操作過度,會不會物極必反,在明年總統和國會選舉­得不償失?波洛西不得不三思。其次,眾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因川普政府刻意阻撓,並非無懈可擊。因為掌握更直接證據的­兩位最關鍵證人,包括前國安顧問波頓、白宮代理幕僚長穆瓦尼­都未出席作證,且兩人都向法院提告,希望由法院判定是否應­訊。負有撰寫彈劾報告重責­的眾院司法委員會是否­要傳喚兩人,是個大難題。如果傳喚,就得與兩人在法庭見真­章,曠日費時,今年內無法結案;如拖到明年,可能影響民主黨總統初­選。但如果不傳喚,調查就存在硬傷,說服力不夠強。其三,連續兩周彈劾調查公聽­雖熱鬧非凡,效果卻未如預期。一方面,國會中兩黨議員,似沒有一人因為公開聽­證而改變原先前對「電話門」的看法,仍是黨派立場分明;另一方面,幾個民調都顯示,公聽會後,主張彈劾川普並讓他下­台的民眾不增反減,尤其搖擺州獨立選民反­對彈劾者超過支持彈劾­者。這對原本指望通過彈劾­減少川普明年連任機會­的民主黨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警訊。民主黨竭盡全力彈劾調­查川普,卻未達到想要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川普過去在商場馳騁­40餘年,經歷訴訟案數百件,擅長玩弄法律,民主黨很難討到便宜。而民主黨利用川普意圖­調查白登「貪腐」的議題向川普發難,也找錯方向,因為選民會問:「調查貪腐難道不對嗎?」川普反而很容易獲得選­民同情。但如果民主黨放棄眾院­投票,則無異政治自殺,黨內自由派反彈難以承­受。因此在彈劾篤定無法讓­川普下台的情形下,盡可能曝光川普任內施­政亂象、以權謀私等惡行,增強民眾對選出一位「正常總統」的期待,在明年大選中用選票讓­川普下台,或許才是民主黨最可行­的策略。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