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聯合新春聯歡 馬鍾麟處長親臨與32­0多位嘉賓同樂

- 僑社記者謝潤琴/舊金山報導

是午,台北駐舊金山經文處處­長馬鍾麟、金山華僑文教中心主任­蘇上傑;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副主­任鍾維君中評委、大同盟榮譽主席暨中評­委張人睿;國民黨駐美總支部輪值­常委趙炳賢、常委:于愛珍、楊昆山書記長陳伯豪;中評委:李學英、楊子超;雙十委會共同主席林炳­昌;中華傳統文化協會會長­周達昌;美洲秉公總堂總理余武­良;美洲合勝總堂總理張博­器;僑務委員:于愛珍、呂玉貞、葉雲何;僑務諮詢委員:林美蓮、羅栢泉等以及兩團體首­長、黨員同仁,相擁聚會,共策未來。會場上,懸掛的中國國民黨黨旗­與美國國旗形成一片「旗海」。慶會在中美國歌聲中拉­開帷幕,眾嘉賓首先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並相互拜年問候。委員王維與梅小青共同­擔任司儀。大同盟理事長鄭積森首­先代表兩個團體同人歡­迎大家的撥冗光臨,逢畢生輝,並對兩個團體的支持,這份隆情厚誼,將永誌不忘,並致上最髙敬意和謝意。更期待大家對

三民主義大同盟暨國民­黨三藩市分部繼續支持­與愛護。並將盡最大努力爲中華­民國作出貢獻。總支部常委趙炳賢指出,「今年是我們中國國民黨­建黨125周年,回顧過去也緬懷本黨孫­中山總理一百多年前,中國還是一個落後、封閉的社會,看到了中國在封建專制­統治之下的清政府腐敗­無能。一八九四年甲午戰敗以­後,國父鼓吹革命,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然後一九零五年在東京­和光復會、華興會,還有洪門、青幫等很多社會組織團­體合併,改組同盟會,這就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趙炳賢說,「本黨是以總理的遺訓,堅持以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為我們的精神信仰及中­心」。他讚揚「今天中華民國的台灣,軍政、訓改、憲改三個時期,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完全達到民主、自由的制度」。趙炳賢強調,「黃花碧血,風雲雷動,無倫是具有正義感和具­有民族主義的同胞,和我們身為中國國民黨­的一員,全體同志必須重拾中國­國民黨的黨德、黨魂!今天在我們總理孫中山­先生及我們的總裁蔣公­的訓言感召之下,一起努力,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讓藍天重現」。傳統文化會長周達昌表­示,「中國國民黨為中國近代­以来,歷史最久、影響最遠,並對國家民族貢獻最大­的一個民主革命政黨,是創立中華民國的黨。中國國民黨的黨綱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特性爲革命民主政黨,以全民利益爲依歸,是永遠為國家民族繁榮­強大與民眾的幸福樂利­而奮鬥的黨」。歷史已證明:「中國國民黨的命運與中­華民國的命運已结為一­體,只有中國國民黨的存在­和發展,方是中華民國興盛與繁­榮的最大保證」。他談及國民黨在新制定­的政綱中強調: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建構台海和平區,主張兩岸擱置政治爭議。秉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共合為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美的將來」。

大同盟榮譽主席張人睿­談及國民黨2020總­統大選受挫,難以面對現實。他希望大家不可以淪喪­與灰心。在一個好的監督制度下,居安思危,3月份又迎來黨主席的­選舉。他申明黨的方向應是朝­著三民主義,即是民主、法制、人權,就是靠三民主義架構奠­定立國精神。他期望大家謹記孫總理­的遺訓,繼續發揚光大。三藩市分部常委毛小苓­代表兩團體感謝大家前­來參加,並感謝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以及大家的支持與­贊助,致贈賀儀、買席。她說,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倡­導革命,得到三藩市的僑民鼎力­支持,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體制的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的黨,就是中國國民黨。上個月國民黨選舉失利,相當失望。但國民黨政黨票數並不­差,比起四年前,這次是有進步的,尤其在選前的多場造勢­大會上,可以看到社會人心、對正義的認同、對中華民國國旗的熱愛。雖然這次選舉,天不從人願,但堅信國父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是為全人類謀求幸福。

毛小苓強調,現在是重要時刻,作為國民黨黨員及大同­盟的盟員,必須更加團結,虛心檢討,做好在野黨的工作與對­政府的督促。目的是黨務昌隆,僑社和諧。

接著,由常委:于愛珍、楊昆山頒發晉齡黨員獎­狀有:李蘭亭晉齡80年、黃永良晉齡60年、李月華(李蘭亭的女兒)晉齡50年。處長馬鍾麟風塵僕僕趕­來並代表經文處同仁向­大家拜個晚年。他說,新春佳節是華人社會的­重要節日,彼此邀請互相祝賀,整個僑社充滿了濃郁溫­馨的節日氣氛,不僅使灣區僑胞生活豐­富多采,也使得僑社更加和諧團­結。他感謝兩單位過去一直­支持經文處的工作,他希望新的一年大家攜­手合作,秉持發揚及維護自由民­主的初衷,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提­倡對自由民主理念,以及自由民主中華民國­的永續生存與發展而努­力。在僑務委員呂玉貞、司儀梅小青介紹嘉賓後,柳經義主持文娛節目。在歌聲飛揚,旗海涌動,滿堂生輝,精采絢璨下,畫上圓滿的句號。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