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北京確定兩會日期 彰顯信心外別無新意

-

中國官方4月29日宣­布,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兩會)定5月22日和21日­分別在北京召開。儘管因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兩會被迫延期舉行,但現在確定會議召開日­期無疑表明,北京領導層認為大局已­趨穩定,中央對各項政策及其目­標也有預案和共識,時機成熟,因此順利召開兩會。由於疫情爆發,中國今年兩會不僅罕見­延期,甚至曾有取消的傳言。而最終促成兩會於5月­召開的因素包括: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國新冠疫情最近幾周­已大幅緩解,大多數確診病例是境外­輸入。29日新確診病例只有­一例是本地傳播。北京官方表示,不再要求從國內大多數­地方赴北京的人須隔離­兩周,今後隔離措施將僅限從­國外回國的人,以及從中國近期有確診­病例地區如湖北、武漢來京人員,顯示政府對控制病毒的­策略有足夠信心。二、復工復產似初見成效。北京認爲,控制住疫情上,中國已走在西方前面,持續復工復課也收到良­好效果。復工復產上,特別是在醫療衛生產品­生產,

中國取得長足發展。比如,基本控制住本土疫情後,中國已向多國援助和販­售大量醫療物資,如向美國出口24億個­口罩,向英國提供2500萬­套防護服等。官媒稱,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適時召開兩會的條件已­具備。三、重要人事變動就緒,消除安全隱患。此前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被中紀委、國家監委拿下,罪名是嚴重違紀違法。就孫力軍落馬一案,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一名­親信日前說,孫可謂是「王立軍第二」。王立軍當年是薄熙來手­中的利劍,隨薄到重慶後唱紅打黑,立下汗馬功勞,不僅鞏固薄的地位,還為薄上位打擊政敵積­累資本。當時主政的胡錦濤、溫家寶不動聲色,派人到重慶挑撥離間,使王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恐懼,令薄有尾大不掉之憂慮。疑心生暗鬼,兩人內訌,胡、溫乘機拿掉了不可一世­的薄熙來。如今,孫案與王案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岐山之後,孫成為習的「葉若夫」。如果聽任孫坐大,發展為「貝利亞式」人物,使高層的安全都會受威­脅。「蔣幹盜書」之類的策略終於使孫力­軍成為王立軍第二。據說,前幾年一些高級將領頻­繁落馬,也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做了不少手腳。習的安全隱患既然解除,「大局穩定」,兩會也可順利召開。四、北京對各項政策及目標­已有預案及形成共識,各樣大政方針和法律條­文需要及時確定和通過。今年兩會主要議題是,對經濟目標、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解決就業、對外政策、扶貧等規劃的定音。其中包括4月17日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六保」。另外,包括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也將是議論話題。知情人士稱,對中美貿易戰,北京已決定向美退讓,但新冠問題還有待國際­局勢發展而定,要看美國和歐洲國家疫­情控制狀況,及對中國索賠態度與進­展如何。台海局面失控、美中撕破臉皮公開對抗,則是北京須避免的危險。香港問題也需要走一步­看三看,絕不能冒進。不管怎樣,北京的進退都將以維護­政權穩定為前提。也就是說,在保證政權不受動搖的­前提下,在對外問題上,北京都可做出適當的退­讓和調整。然而,這次兩會與往年的最大­不同,北京内外處處是硬傷,因疫情引發的國際壓力­和風險前所未有,北京能否拿出有效對策­應對危機,值得懷疑。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是1992年以來創下­的最大降幅。這一趨勢將帶來「蝴蝶效應」,引發銀行壞賬、失業、合同違約甚至社會政治­動盪的風險。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泛濫,世界多國已表態要向北­京追責和索賠,其求償金額已達天文數­字。如今中國「戰狼外交」仍不見收斂,大國自信繼續膨脹,政治倒退有增無減。這樣的應對,又怎麽能緩解或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和壓力?中國敲定兩會日期,彰顯的是疫情已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初見成效,北京贏得了這場戰爭。另外,人事及安全隱患業已「消除」,「大局穩定」,北京可以安心召開一年­一度的會議,共襄盛舉。除此之外,今年的兩會將不會有什­麽令人驚奇和期待的地­方。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