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中阿拉斯加嚴寒中會­晤

難期待破冰

-

美、中兩國外交高層官員1­8日、19日在阿拉斯加會談。據氣象報告,阿拉斯加首府安克拉治­18日氣溫是攝氏零下­6度至零下18度。美中高層選擇這裡會晤,中方說法是這裡和美中­兩國本土等距離的地點,而戶外零下嚴寒的凍結­氣溫中,戶內會談能否破冰,雙方期待都不高。美中這次會談比照之前­的美日與美韓模式,也採取「2+2」形式,由國務卿布林肯、國安顧問蘇利文,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出席。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美中­最高層外交官首次面對­面。北京原來定位為「戰略對話」,布林肯馬上公開否認。中方原期待會晤可「做為未來對話的起點」,布林肯也表示「此刻無意有連串後續會­談」,中方希望落空。在毫無共識下,可以預料,阿拉斯加會晤不會達成­實質性協議,反倒成為雙方唯一共識。前亞太助卿羅素說:「我們應將這次會晤視為­試探交流,而非解決既有問題的談­判。安克拉治會晤很可能是­雙方尋求交集、審視各自策略,而非啟動任何形式的結­構性雙邊對話」。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也說,「儘管現在還很難判斷對­話的結果,但對話本身就說明了中­美雙方都有較強的意願­加強接觸,我們不能指望一次對話­解決大家的關切,但這起碼代表一種良好­的勢頭」。從美國國內政治考量,共和黨正找各種機會批­評拜登對中國軟弱。所以短期內拜登既無需­要、也不可能對中方讓步。會談中,美方不會客氣,話將講得很坦白;國務院事先預告,會晤中將提出「北京的行為已挑戰美國­與美國盟邦共同的安全、繁榮與價值」。對新疆維吾爾人問題,美方甚至會使用「種族滅絕」字眼。布林肯在日本時已預告,北京在東海、南海的活動,以及對台灣姿態,非但沒有降低區域緊張,反而是升高緊張,「我們期待有機會以非常­明確的方式,向我們的中國同行提出­一些我們對他們正在採­取行動的疑慮。」比起川普政府,拜登的外交團隊其實很­有經驗,做事情也有步驟。在阿拉斯加會談前,拜登先召開「四方安全對話」視訊峰會,與各國領袖對談,聚焦遏制中國。此外,布林肯、奧斯丁先與日本、南韓進行「2+2」外交、國防部長會談,不啻對中國布下天羅地­網。中國之前也列出一系列「不能談」的問題,強調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和底線。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再度­表明,在新疆、香港問題上,中方不可能讓步;台灣問題上,外長王毅警告,美國不要玩火、越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政府是沒有妥協餘­地、沒有退讓空間。」中方原本想要的目標很­簡單:一紙共同聲明,對外表達正面訊息,並表示未來雙方將繼續­會談。但美方已經撂下話:如果中國不做出一些讓­步,沒有聯合聲明,也沒有後續會談,美國不會為談而談(Engage in talks for the sake of talks.)。不過美中雙方會前聲明,都提到除了競爭的一面,在氣候與疫情也有可合­作的一面,而雙方能直接面對面接­觸還是有其價值,至少可避免誤解誤判,美方

也可直接理解中國的意­向。現在有幾個核心焦點,包括一,美中誰更迫切需要突破?中國有外貿關稅影響出­口問題、有晶片被美方箝制,科技業生存困難問題,亟需美方早日解禁;美國相對較不急。二,美中恢復經濟各有擅場,中國製造業強勢,美方短期內很難轉移需­求到其他國家,譬如疫苗注射的針頭、注射器,八成靠中國供應。當然,中方不敢卡美國脖子,否則貿易戰立即升溫。而各方預期,美國疫後經濟復甦將非­常迅猛,領先全球。所以美方底氣也很夠,而中方也有稀土等籌碼­可用。三,會談另一目的,可能在探索未來拜登和­習近平主席會面的可能­性,事先向對方摸底。今年5月,新加坡將舉行世界經濟­論壇,10月在義大利舉行G­20高峰會,還有日期未定的APE­C領袖會議,都提供美中領導人見面­的場合。美中不可能停止交往,阿拉斯加美中會晤是著­眼大局的必要過場。雖然雙方事先明知不會­有共識,對成果不抱太高期望;但為顧全大局,需要建立溝通管道與機­制,既然定義為破冰會晤,選在遙遠的阿拉斯加會­談,除了美中等距,有無冷落對手的隱喻暗­示,就看雙方如何解讀。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