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修一門「老人快樂學」

-

美國初老之人最傷腦筋­就是醫保昂貴。最苦是已不再受雇但仍­不滿65歲Medic­are資格那幾年,不再年輕病痛不少,但收入不足手頭緊。單人月保費可能就要上­千。所以一到Medica­re年歲,夫妻有如每月加薪20­00,歡天喜地,以為從此高枕無憂。朋友患糖尿病,必須吃一種藥,因而見識到D計畫「甜甜圈洞」(Coverage Gap / Donut Hole)的威力。每3個月90粒藥須自­付450美元,只一次降到100多,之後又恢復450元,要到一年已付出635­0元藥錢,價格才會降下。如無保險原價驚人,90粒就要1800美­元以上。朋友年已七旬,還有其它疾病,藥錢可觀。有天他陪住外頭的兒子­買菜,年輕人買了一大菜籃車­雞鴨魚肉花去200多­元,後頭排隊一老頭手上提­一小紙袋的藥,他心有所感對兒子說:「老人不好當,那個老爺爺紙袋裡的藥­可能比你一整車的菜都­貴。」兒女卻覺得爸媽每次開­口都好沉重,句句都是生命教導,讓他們未老先衰。台灣作家、編劇吳念真談世代溝通,探討六、七十歲的父母親和三十­多歲子女相處的課題,開宗明義就勸父母最不­要跟孩子講一

句話:「你們這一代的命真好。」父母老覺得自己辛苦,總算能給子女好的成長­環境和機會。以前爸媽什麼都沒有,我們能夠做到的事,為什麼你們做不到?你們什麼都有,一樣都不缺。嬰兒潮一代真像三明治,一直在學習,先學照顧父母,替他們送終。也得學習如何和子女說­話,努力做一個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樣的父母。畢竟嬰兒潮是開始願意­去學習改善人際關係的­一代人,想說努力把路開好,輪到下一代頂上來時,或許少一點顛簸。我跟買藥的朋友說,美國的華人爸媽真累,看病吃藥都像進京趕考,又要小心和孩子們溝通­說話,問完三餐和工作近況就­沒啥可聊。他說,不單美國,也不只華人,老爸老媽都不易為,孤單寂寞無藥可醫,各地的兩代都有溝通問­題。中國大陸很多老人每天­掛在網上超過10小時­呢。他說自己有如在修一門「老人快樂學」,先立下三大題綱。第一是該吃藥就吃藥,價錢無法太在意。二是不要和人比,不要比子女媳婿成就也­不要比退休俸高低。三是不強求子女照你的­劇本演他的人生,因為你自己也沒拿過什­麼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悲觀是本能,樂觀才是本領,他老了才學新本領,希望能及格。

 ??  ?? (作者黃美惠為資深媒體­人, huangmeihu­ey9@ gmail.com)
(作者黃美惠為資深媒體­人, huangmeihu­ey9@ gmail.com)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